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四首

唐代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她说过要来的,其实是句空话,一去便杳无影踪。我在楼上等着,直到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因为远别而积思成梦,梦里悲啼,久唤难醒;醒后便匆忙提笔写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浓。
蜡烛的余光,半罩着饰有金翡翠的帷幕;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
我像古代的刘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遥远;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万重!

飒飒的东风吹来阵阵的细雨,阵阵轻雷响彻荷花池塘内外。
从金蟾的炉内飘出缕缕清香,转动玉虎辘轳可以汲上饮水。
贾氏隔帘偷窥韩寿英俊年少,宓妃赠送玉枕钦慕曹植文采。
爱情的种子不要和春

赏析

  《无题四首》包括两首七律、一首五律和一首七古。体裁既杂,各篇之间在内容上也看不出有明显的联系,似乎不一定的同时所作的有统一主题的组诗。

  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写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梦为远别”为一篇眼目。全诗就是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首句凌空而起,次句宕开写景,两句若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5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五代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写景 妇女 孤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晏起

唐代白居易

鸟鸣庭树上,日照屋檐时。老去慵转极,寒来起尤迟。
厚薄被适性,高低枕得宜。神安体稳暖,此味何人知。
睡足仰头坐,兀然无所思。如未凿七窍,若都遗四肢。
缅想长安客,早朝霜满衣。彼此各自适,不知谁是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园

宋代刘攽

夕阳下西山,反照林杪赤。初惊秋事早,远见霜叶色。

山林得吾心,消散理轻策。翠香袭晚秀,柔紫拾新坼。

凉蝉时一声,栖鸟相敛翼。还归卧南檐,初月照虚碧。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左公招郭北登高

明代释函可

篱边不见菊花开,门外时闻慧远来。万里风沙愁黯黯,相携莫上望乡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贡院中偶赋

明代陈琏

都城二月礼闱开,海内英贤辐辏来。丹穴嗈嗈鸣凤鸟,宛河濯濯见龙媒。

天朝科目超前代,午夜奎光烛上台。圣主临轩思策士,儒臣奉诏共抡才。

棘闱严邃临高阁,藻鉴清明绝点埃。经术政须求贾董,词华原不重邹枚。

蓝田美玉初离璞,沧海明珠已脱胎。用世真儒当辈出,校文胜会屡叨陪。

红帘夜永销银烛,翠幕风寒醉玉杯。早晚尚书催放榜,承恩又喜到蓬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早瓜

明代石宝

八月瓜如斗,谁曾著意怜。世情多厌晚,蔓草亦争妍。

斫蒂青犹嫩,衔花绿未嫣。不如缄口待,甘苦付苍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车一中明府报绩寄赠二首 其二

明代卢龙云

烽火边亭密,诛求里巷繁。抡才资保障,别利试盘根。

远徼听舆颂,中朝得主恩。飞凫将万里,留滞愧同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吴中迎春曲八首 其七

明代王世贞

白发田家一老翁,欲行翻更仗儿童。只问勾芒甚颜色,还呼社酒醉东风。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