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惜时 勉励 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饱受战乱之苦,可是弟侄仍然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注释
何事:为什么。
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赏析

  全诗前句谆谆教诲,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后句是危言警示,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

  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为侄子的书堂所题的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目的是勉励侄儿为了终身的事业,要珍惜光阴,勤奋学习。

  

参考资料:

1、 赵国才主编;周慧珠,戴国方执行主编,中华教子名篇,中国妇女出版社,1992.10,第148页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拨闷

唐代杜甫

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

长年三老遥怜汝,棙柁开头捷有神。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令美味入吾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余进士

宋代徐积

江南风物清温好,关内河山气势雄。更看蜀中山水秀,一时兼取作吟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范忠宣

宋代岳珂

符祐战,九河溢,砥柱植兮。圭确竞,天地昏,清风涤兮。

大中之道,关百圣而不熄兮。用之不失其时,公独得兮。

公笔之不倚,而字之不泐兮。公意之不偏,而态之不迫兮。

我观此书,公心尚可觌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明代郭登

眇形才脱粪中胎,鼓翅摇头可恶哉。
苦不自量何种类,玉阶金殿也飞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空山吟十咏有序 其一 齐云山

明代王渐逵

下界尘嚣隐万家,中天积翠敞烟霞。何时更有清泉约,共试卢仝七碗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与儿山水

清代曹岱

一叶前溪泛,空朦烟雨洲。山横残照落,水挟断云流。

自得消遥趣,安知今古愁。酒帘丛树里,回棹上江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白鹤观,访何仙姑祠,观大小水帘

清代丘逢甲

九霄飞瀑下云中,门闭仙祠石藓红。白鹤不来丹凤去,笙箫松柏自天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梳头二首 其二

宋代岳珂

长记涪翁语,无尘有发僧。无尘方愿学,有发亦何曾。

学士年年样,车门日日乘。二毛犹胜我,不必愧鬅鬙。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