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灵澈上人

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
他带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注释
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荷(hè)笠:背着斗笠。
荷:背着。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61 .

鉴赏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这两句是说作者眺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出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主要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两句就是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写傍晚时分,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所见所感。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07-408 .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5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下第后春日长安寓居三首 其一

唐代薛能

一榜尽精选,此身犹陆沈。自无功谠分,敢抱怨尤心。

暖陌开花气,春居闭日阴。相知岂不有,知浅未知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示学人三十首 其二十七

明代释函可

尘生在毫芒,人鬼莫能窥。勿谓此纤纤,郁勃闭阳辉。

不见沧海流,其初涓滴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刘琨诗二十首 五

魏晋卢谌

大钧载运。
良辰遂往。
譬彼日月。
迅过俯仰。
感今惟昔。
口存心想。
借曰如昨。
忽为畴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别故人

唐代于武陵

行子与秋叶,各随南北风。虽非千里别,还阻一宵同。
过尽少年日,尚如长转蓬。犹为布衣客,羞入故关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雨漫兴

明代文徵明

春雨萧萧草满除,春风吾自爱吾庐。高情时诵閒居赋,老眼能抄种树书。

金马昔年贫曼倩,文园今日病相如。焚香燕坐心如水,一任门多长者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日本杂事诗 其一四七

清代黄遵宪

菭菹芦菔作家常,饭稻羹鱼沁肺凉。踏破菜园新作梦,大餐饱食大官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乙未冬妇子病至春不已

宋代王安石

天旋无穷走日月,青发能禁几回首。
儿呻妇叹冬复春,强欲笑歌难发口。
黄卷幽寻非贵嗜,藜床稳卧虽贫有。
二物长乖亦可怜,一生所得犹多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秋塘

宋代韩淲

寄语秋塘翁,谢借渊明诗。俄而两三年,未尝不诵之。

翁昔游钱湖,日日载酒嬉。我方坐筦库,逐势利奔驰。

惟恐尘埃多,忘却山水奇。所以从翁借,欲公知我为。

秋塘夫如何,蒲荷净涟漪。塘上客谁来,宁作宋玉悲。

胸蟠夜光寒,健笔愈陆离。西风一吟讽,万事都若遗。

应笑我投閒,犹能咏于斯。渊明闭关辈,翁亦老苦锥。

怅然复归翁,起我百世思。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