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花落

南北朝鲍照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寒风 一作:风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交杂的树木,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
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
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注释
中庭:庭院中。
咨嗟:叹息声。
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其:指梅花。
作花:开花。
作实:结实。
尔:指杂树。
霜华: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简称。华:通“花”。
霜质:本指梅花

赏析

  《梅花落》厉汉乐府“横吹曲。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这两句是说,庭中的杂树众多,我却偏偏赞叹梅花。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杂树”,即指一班无节操的士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之士。诗的内容是赞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是以杂树作衬垫,衬垫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于是便触发了杂树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耐不住的提出疑问。

  “问君何独然?”这句是说,请问你为什么单单偏爱梅花呢?这“问”的主语是“杂树”。“独”字紧扣着“偏”字,将问题直逼到世人面前。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这两句是说

  

创作背景

  公元439年(元嘉十六年),鲍照因献诗而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但鲍照家世贫贱,在宦途上饱受压抑,所以他在宦途上的这段时间写下了许多诗篇。《梅花落》即是此类诗作的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

1、 道纪居士解译. 乐府诗集全鉴[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7.01.第58-60页
2、 郭茂倩,崇贤书院. 经典传家 图解乐府诗集[M]. 合肥:黄山书社, 2016.03.第32页
鲍照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2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除夕汇诗

魏晋欧阳建

一杯频酌酹诗魔,月夕风晨赖汝多。吸取云烟藏玉匣,凭谁书就换笼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华山何学士致仕

宋代魏野

累表乞眠云,明君始许君。
三峰同鹤住,半俸与僧分。
益寿药谁得,朝元香自焚。
承家多令子,冠盖世纷纷。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许廷慎立春诗 其二

明代郑真

禁柳迎春舞万条,东风彩燕迓新朝。乾坤坱圠洪钧转,江海升平玉烛调。

郊祀献歌传汉武,寅宾分职仰唐尧。凤城预有看花约,须待扬鞭过画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朝忆故园

明代区大相

故里花开日,壶觞特地忙。朝携东郭饮,暮宴西家庄。

常恐人事累,兼愁风雨妨。如何系簪绂,端坐阅时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经张南华宫詹废宅

清代韩是升

荣遇当时过谪仙,诗成法戒进经筵。双清孤阁明残照,一任狐狸上阁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枢密端明先生宠分新茶将以丽句穆然清风久矣不作感叹之馀辄敢属和 其一

宋代张孝祥

伐山万鼓震春雷,春乡家山挽得回。定自君王思苦口,便同金鼎荐盐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 其三

宋代王观

天之美禄。会饮思量平生福。一硕刘伶,五斗将来且解酲。

百年长醉。三万六千能几日。劝饮瑶觞。祝寿不如岁月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曹丞相诞日)

宋代吴则礼

永遇英雄际会时。垂天鹏翼逐云飞。退朝日上青花道,催直霜零赤雁池。
鸣汉履,侍唐眉。渭川莘野晚追随。归来仍对金銮老,三峡词源气未衰。
鲍照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