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明夜

唐代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明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在回旋的走廊走走停停,听着远处弦管乐声默默欣赏着院中盛开的花。

注释
清明夜:清明节的夜晚。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砌(qì):台阶。
独:独自。
回廊:回旋的走廊。
遥:遥远,远远。
看花:赏花。

参考资料:

1、 姜云.《古人吟佳节 节令诗三百首》:语文出版社,1989.07 :128

赏析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写的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

  “好风胧月清明夜”描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爱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碧砌红轩刺史家”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

  

鉴赏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

  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

  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要笑问:“可是愁嫁?”

  对白居易一向颇有好感,虽然当初《琵琶行》《长恨歌》曾经让我背得痛不欲生,但是长大以后细细回味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30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喜清远兄至以齐已诗长忆旧山日与君同聚沙十字为韵 其五

明代释宗泐

昔事龙河师,法筵全盛日。童年与君居,众讶早入室。

回首白日飞,浩劫弹指疾。平生竟何为,志愿良未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福唐林氏兄弟诗 其一

元代卢琦

大听听若聋,志士时若瘖。所以陶渊明,趣得无弦琴。

悠悠南山青,采采黄菊金。归来一篇词,千载犹赏音。

抱病者奔驰,愧古仍愧今。海东有双凤,羽洒元气湿。

高阁五云端,一飞九千尺。下视燕雀曹,蓬蒿自相习。

高冈时一鸣,唧唧俱敛翼。今年西北去,去年东南征。

江山南北路,历历俱动情。官程不暂停,日没仍夜行。

空江风露下,旷野河汉倾。浮云隔海岱,明月知我心。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顾公子邀游清凉寺

明代皇甫汸

清凉静域远烦嚣,淅沥天花散雨飘。笙磬云间闻演梵,帆樯江畔见乘潮。

瑶宫贝殿开三界,翠辇金舆驻六朝。更道上方堪避暑,一尊河朔正相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白门舟中

明代张家玉

栖迟白门下,行采青溪蕨。隔水望三山,迢迢不可越。

中路逢胜友,相携理兰楫。霜叶兼帆度,江花背棹发。

东迎晨曦出,西送素辉没。彼美隔蒹葭,一水如天末。

琼枝未获攀,瑶草何由掇。相期赴良晤,毋令蕙草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凤凰台上忆吹箫 自度腔,题箫谱后,奉呈心斋先生并吟谢诸姊妹

清代沈纕

香沉宿雨,帘捲秋阴,偶谱宫商花底。正人对青峰,幽思难寄。

几处高阁春寒,并吹落、玉箫声里。忆当年,缥缈秦楼,依依如缕。

堪喜。月夕花晨,想草堂词伯,引商刻徵。讶寂寂梨花,盈盈溪水。

一番别恨离情,都写入、碧云清吹。且试得,新谱闲裁,栏杆留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苏幕遮·地锺灵

宋代俞紫芝

地锺灵,天应瑞。簇簇香苞、团作真珠蕊。玉宇瑶台分十二。要伴姮娥,月里双双睡。月如花,花似月。花月生香,添此真奇异。不许扬州夸间气。昨夜春风,唤醒琼琼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会景亭

宋代司马光

景物浩无穷,兹为一都会。之人心若鉴,万状尽相对。

乔林拥砌底,脩岭倚窗背。流云过席上,去鸟出天外。

徐徐杖屦整,蔼蔼郊原晦。来往亦何为,逍遥真乐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道林寺诸友

唐代齐己

吟兴终依异境长,旧游时入静思量。江声里过东西寺,
树影中行上下方。春色湿僧巾屦腻,松花沾鹤骨毛香。
老来何计重归去,千里重湖浪渺茫。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