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经火山

唐代岑参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
写山 写景 言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久已听说的火山今日才见到,它高高地矗立在蒲昌县东。
赤色的火焰烧红了胡天的云,炎热的气流蒸腾在边塞上空。
不知道由阴阳二气构成的热能,为什么独独燃烧在这座山中?
我在严冬时节里来到这里,山下仍然是一阵阵热风。
人和马都热得汗流浃背,谁能探究大自然的奥妙无穷?

注释
火山: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北部。王延德《高昌行记》:“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见禽鼠皆赤。”
突兀:高耸貌。蒲昌:唐代县名,贞观十四年(640年)平高昌以其东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九载(750年)岑参初次出塞经过火焰山之时。天宝八载(749年),岑参抱着建功立业的志向,离开京师长安赴安西上任,大约次年途经蒲昌(今新疆鄯善)。当时火焰山横亘眼前,烈焰飞腾,奇景壮丽,激起了这位边塞诗人的满怀豪情,因此创作了这首《经火山》。  

参考资料:

赏析

  此诗写亲眼所见的景象。起句“火山今始见”的一个“始”字,发出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慨叹。“突兀蒲昌东”中的“突兀”一词,既勾勒出火焰山巍峨高耸之貌,又描绘出火焰山拔地而起、扶摇直上的宏伟气势。起始二句,气势宏大。

  接着“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二句继续写火焰山的威势。“虏云”、“塞空”,既表示其空间的高远,又象征着异族活动的天地。而那火焰山的烈焰,却能燃烧那远天的云朵,灼烫的气浪蒸热了广漠的塞空。将火焰山置于广阔的塞空虏云之间,以烘托其热力威猛之势,联想合理,夸张恰到好处,炼字精当,意韵喻长。尤其是一个“烧”字,将火山烈焰指向虏云;一个“蒸”字,使火焰山热气威及远塞,由低向高,由近及远,顺着火焰山热力的漫延,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4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冬夜山中寻友(一作僧)

唐代李频

何人山雪夜,相访不相思。若得长闲日,应无暂到时。
叶寒凋欲尽,泉冻落还迟。即此天明去,重来未有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王相公赴幽州

唐代皇甫曾

台衮兼戎律,勤忧秉化元。凤池东掖宠,龙节北方尊。
长路山河转,前驱鼓角喧。人安布时令,地远答君恩。
暮日平沙迥,秋风大旆翻。渔阳在天末,恋别信陵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酬彝斋见诒

元代倪瓒

荆溪丘壑远,暇日得跻攀。野客时相过,高人意自閒。

开门看修竹,卜宅近青山。胜事今宁有,幽吟一解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小景

明代陈谟

使者求才俊,官船倚杏花。春光连楚甸,莺语似京华。

松润藏云密,洲回带石斜。秦淮到应赏,明月满家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琅琊寺同韩伯仪赋

明代麦应中

琅琊山色照滁州,乘兴因君次第游。揽辔飞泉随马足,开尊明月出峰头。

诸天上下慈云合,万壑烟岚古树浮。欲到穷崖问遗迹,断碑芜没不知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谢林雪斋

清代丘逢甲

漳水东流去不回,登高慷慨赋诗才。更将绘画乾坤手,闲写山花野鸟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孙君挽辞

宋代王安石

丧车上新垄,哀挽转空山。
名与碑长在,魂随帛暂迁。
无儿漫黄卷,有母亦朱颜。
俛仰平生事,相看一梦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月

元代张弘范

分破黄昏绿柳烟,娟娟落影卧鞦韆。休誇八月中秋夜,桃杏香中更苦怜。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