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唐代岑参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写景 生活 闲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公府之中每日无事可办,我们同僚只是觉得清闲。
野草根根扎到柱下基石,青苔片片已将大门爬满。
砚水之中时而掠过鸟影,卷起帘子面对青天群山。
新的诗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间又在梦中东还。

注释
李判官:指当时封常清幕下判宫李栖筠。使院:即北庭节度使的官署。
公府:即岑参及其同僚的办公处。
柱础:柱子的基石。
门关:门闩。
饮砚(yàn):鸟影掠过,如饮砚水。
东还:东归。诗人在西北边塞,故云。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60-61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0-242

创作背景

  唐天宝十三载(754年),诗人赴北庭都护府任职于封常清军幕,这首诗即是与同僚李栖筠的酬和之作。当时值封常清受降回军之后,北庭一带暂时安定无事。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期间幕府中闲静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0-242

赏析

  诗的首联中“日无事”、“只是闲”从两个方面点出“闲”字。“日”、“只”都对“闲”加以强调。“闲”是此诗所写的主要内容,也是此诗的基本情调,以疏谈的笔调引起全诗。

  诗的中间四句用公府所见所闻的景物写闲静生活和闲适情调。“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这两句写公府之内景物。无人频繁往来,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见“公府日无事”,而诗人得以有足够时间对柱础间的草根、门关上的苔色作细致观察,可见“吾辈只是闲”这两句上句从形着笔,下句从色落墨,一“侵”一“上”,写出草根、青苔潜移默化的发展形态,刻画极细致入微。“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这两句写公府之外景物。前一句写飞鸟并不直接去写,却以鸟影掠过砚水来写,由府内自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4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映雪

清代黄锡朋

贫士家传只一经,春风偏不到空庭。案头旧帙能分白,座上寒毡欲失青。

愧我竟成餐字蠹,凭渠权作照书萤。化为银界清凉近,凄绝遗山野史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酺·春雨

宋代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写雨 春天 惜春 忧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鹤山书院兼祀周文襄公今总宪治所

明代程敏政

圣门千载鹤山翁,再拜庭前思不穷。老桧尚疑含古雪,残梅犹自领春风。

故乡西望桑榆远,敕使南来俎豆丰。入眼何人堪侑食,计臣今数大司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孙鸿胪於群从中官薄而诗佳授予满卷因成以赠

明代王世贞

亦知群从贵,眉白转怜渠。掾岂一言得,名应第五如。

镜湖宽赐沐,禹穴纵紬书。谁辩郊居字,新篇定启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瑞鹧鸪 咏红树

清代俞浚

露冷江皋万木秋。一林霜叶映南楼。遥疑螮蝀天边落,近似珊瑚海上浮。

贴水波平风日淡,隔山烟净火云流。年年此际深宫里,可有题诗托御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

清代张惠言

身与自云轻,飞过千山路未平。窗里灯光窗外月,微明。

远梦模糊易得醒。

已有乱蛩鸣,听到西风又晤惊。绕屋青荷三万柄,三更。

都作芭蕉送雨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竹林

宋代杨万里

珍重人家爱竹林,织篱辛苦护寒青。
那知竹性元薄相,须要穿来篱外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萧资第一百三十一

宋代文天祥

主当风云会,谢尔从者劳。
感恩义不小,块独委蓬蒿。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