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灞上秋居

唐代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注释
⑴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⑵郊扉:郊居。
⑶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4

鉴赏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

  

创作背景

  灞上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作者进身无门,困居于此,有感于秋节变换,身世落寞,作此诗慰藉愁情。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71-772
马戴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 1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晚山行

元代黄庚

铿然短策声,无事觉身轻。
落叶山行软,流泉涧饮清。
蟹痕沙露湿,雁影夕阳明。
归路逢林叟,斑荆歃隐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哭钟伯纪先生

明代管讷

杖策来从浙水东,飘飘意气欲凌空。曾经扪虱谈天下,几向闻鸡起夜中。

鲁酒也须佳客共,商歌直与古人同。所知已逝音谁赏,弦绝秋鸿膝上桐。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溪为许上舍乃弟题

明代魏时敏

高人真雅淡,卜筑傍幽溪。碧草侵阶长,青山入户低。

华源应咫尺,流水自东西。读罢无馀事,春风听鸟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酌惠山泉

明代林光

曾向慈山久借眠,虎跑之水水之贤。还移杖屦来尝此,一饮烟云便洒然。

品第人多尊陆子,秤评吾欲遍周天。香茶白饭逢僧话,丁酉中秋月渐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试剑石

清代徐德音

石上痕如切,纯钩性最刚。阳山饥渴日,何不试夷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张骞乘槎图

宋代郑思肖

牛女宫中事若何,亲身曾得上天河。逢人莫说支机石,漏泄苍苍意已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阆州东园十咏·郎中庵

宋代文同

已筑环为堵,仍裁月作床。
公来时隐几,身世在义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东居喜唐温琪频至

唐代贾岛

曲江春草生,紫阁雪分明。汲井尝泉味,听钟问寺名。
墨研秋日雨,茶试老僧铛。地近劳频访,乌纱出送迎。
马戴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