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元和癸巳岁仲秋诏发江陵偏师问罪蛮…寄荆南严司空

唐代刘禹锡

蛮水阻朝宗,兵符下渚宫。前筹得上策,无战已成功。
汉使星飞入,夷心草偃同。歌谣开竹栈,拜舞戢桑弓。
就日知冰释,投人念鸟穷。网罗三面解,章奏九门通。
卉服联操袂,雕题尽鞠躬。降幡秋练白,驿骑昼尘红。
火号休传警,机桥罢亘空。登山不见虏,振旆自生风。
江远烟波静,军回气色雄。伫看闻喜后,金石赐元戎。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

唐代元稹

忆在开元观,食柏练玉颜。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李生隔墙住,隔墙如隔山。怪我久不识,先来问骄顽。

十过乃一往,遂成相往还。以我文章卷,文章甚斑斓。

因言辛庾辈,亦愿访羸孱。既回数子顾,展转相连攀。

驱令选科目,若在阓与阛。学随尘土坠,漫数公卿关。

唯恐坏情性,安能惧谤讪。还招辛庾李,静处杯巡环。

进取果由命,不由趋险艰。穿杨二三子,弓矢次第弯。

推我亦上道,再联朝士班。二月除御史,三月使巴蛮。

蛮民詀諵诉,齧指明痛瘝。怜蛮不解语,为发昏帅奸。

归来五六月,旱色天地殷。分司别兄弟,各各泪潸潸。

哀哉剧部职,唯数赃罪锾。死款依稀取,斗辞方便删。

道心常自愧,柔发难久黫。折支望车乘,支痛谁置患。

奇哉乳臭儿,绯紫绷被间。渐大官渐贵,渐富心渐悭。

闹装辔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慧聚杂题 连云阁

宋代李乘

摇摇曳曳白云轻,檐外多般弄晦晴。龙与去来无定影,僧将舒卷伴真情。

雪留莹彻层霄在,云散森罗万象清。试问主僧还解否,毗耶消息甚分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有感

宋代杜范

捧檄来兹邑,劳劳两载余。
亲庭千里隔,家信十分疎。
有妇闻多病,诸儿尽废书。
低檐秋雨滴,点点正愁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将进酒

元代杨维桢

将进酒,舞赵妇。歌吴娘,糟床嘈嘈落红雨,鲙刀聂聂飞琼霜。

金头鸡,银尾羊,主人举案劝客尝。孟公君卿坐满堂,高谈大辩洪钟撞。

金千重,玉千扛,不得收拾归黄肠,劝君秉烛饮此觞。

君不见东家牙筹未脱手,夜半妻啼不起床,悔不日饮十千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溪南别业为万考功言卿赋 其三

明代黎民表

凭眺因高尽,虚明与水宜。绿萝垂雨幄,丛筱罥风丝。

岛屿通桃径,壶觞到习池。因知竹林下,不减上皇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史痴翁画

明代盛时泰

老树丫牙铁作柯,乱竹纵横拂云起。
谁知一段秣陵秋,写在痴翁半边纸。
痴翁痴翁蓬莱精,有时拈笔人皆惊。
想见卧痴楼上景,狂歌醉舞鸣秦筝。
我本大城山里客,看君图画来君宅。
出门却被强题诗,坐对疏棚豆花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宴饮歌

明代阮自华

飞鸢在天,断云满江。
江上依依,远风白杨。
绿树凝盼,落霞窥人。
高怀厌世,雄心汰襟。
烟尘四塞,日有回光。
豪气荡天,转则倘佯。
乾坤有身,星霜风雨。
忼慷商歌,何如易水。
春风绝江,归雁声哀。
勉强张目,眺予登台。
环峰入云,沉影东流。
河西豹子,至今善讴。
嘒嘒彼小星,烈日西沉。
能欺扶桑,不欺东溟。
烈日西逝,江声东还。
双鬓萧疏,忧心中寒。
绿竹琳琅,清溪涟漪。
丈夫多暇,但有酒杯。
故人满眼,脍鲤酿粳。
与君为乐,不必多言。
徂日虽迈,诘朝不磨。
月驶星流,秉烛奈何。
简须屦草,带索皓吟。
青山在户,不厌吾贫。
焚车纵骥,逍遥德园。
呜呜流水,邈邈瀼门。
宛彼白驹,茫茫春草。
摇摇幰毂,有尔长道。
寂寞空山,浩渺烟霞。
道不行兮,海有浮槎。
载歌载笑,聊以塞口。
仙人王乔,则余之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用韵答林中洲见问 其二

明代叶春及

独坐炉薰对雨霏,閒看川逝共云归。主翁欲问惺还否,何处惺惺更问为。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