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17篇诗文
琴中有真趣,不待徽轸全。琴中有至音,不待宫羽宣。
凭轩抚孤桐,皓月当空悬。秋高夜寥寥,万籁俱寂然。
掩抑三四声,志在太古先。栖凤翔高梧,潜蛟起重渊。
高山何峨峨,流水复涓涓。相逢尽聋俗,孰知妙入玄。
子期去已遥,牙氏终绝弦。此意当自得,勿为昧者传。
彼绡者衣兮,水之不能濡,美人之血红如荼兮。彼衣者绡兮,火之不能爇,美人之心皎如雪兮。
毋留我绡兮,吾魂与之而东飘兮。毋留我衣兮,吾魂与之而西飞兮。
噫嘻烈兮,不自言之,而谁之知兮。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