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天 写雪 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二月初时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参考资料:

1、 金丽君 .精编古诗讲解新典 .济南市 :明天出版社 ,1987年 :192页 .
2、 王志武 .唐宋诗初读 拼音 注释 英译 .北京市 :北京市语言文学大学出版社 ,2000年 :93页 .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表面上是说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815年(元和十年),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于到过岭南的韩愈来说,北方的春天来的稍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参考资料:

1、 张海鸥 .唐名家诗导读 .广州市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年 :222页 .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宋代辛弃疾

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劳生

清代谢维藩

野色起平阴,苍然万里心。劳生感行役,吾道托孤吟。

华岳归云迥,茅津落日深。拊膺思骨肉,欲语重沾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弟

唐代张乔

故里行人战后疏,青崖萍寄白云居。
那堪又是伤春日,把得长安落第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知郡姚驾部十月三日生日

宋代孔平仲

冰为清洁玉为淳,籍籍名家第一人。皂盖已颁东郡政,綵衣犹侍北堂亲。

遐年此去随长景,和气生来得少春。何以献公今日寿,仙山不朽海无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兴次刘以和二首 其一

元代刘崧

烟火清明有几家,楚天三日雨黄沙。城南莺燕青春暮,江上旌旂白日斜。

征马萧萧愁积雨,客帆隐隐送飞霞。绝怜憔悴乡园里,江海经年眺望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诸色牡丹同黄少保诸公赋

明代陈琏

天下名花是牡丹,几株齐放近瑶坛。檀心香染锦绣段,金缕杯承码碯盘。

粉面临风浑欲语,霓裳带露不胜寒。同游此日俱勋贵,共倚雕阑得细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还山 其一

明代李云龙

寒山纵短节,隐隐闻疏钟。遥见云中鹤,归栖石上松。

飞泉挂绝壁,孤寺隐高峰。旧识烟霞叟,依然谷口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湖口县

明代多炡

湖水澄清江水浑,江烟湖霭易黄昏。
请看湖口江心月,一片寒光照县门。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