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岳阳楼

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注释
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

鉴赏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

  

创作背景

  公元768年(大历三年),已经五十七岁的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登岳阳楼》  

参考资料:

1、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杜甫: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271-272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94-595

赏析

  《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使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3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上辛幼安生日)

宋代韩玉

重午日过六,灵岳再生申。丰神英毅,端是天上谪仙人。夙蕴机权才略,早岁来归明圣,惊耸汉庭臣。言语妙天下,名德冠朝绅。
绣衣节,移方面,政如神。九重隆眷倚注,伟业富经纶。闻道山东出相,行拜紫泥飞诏,归去秉洪钧。寿嘏自天锡,安用拟庄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陈汝大载酒林氏水亭

明代徐熥

满天秋色雁边遥,载酒芳园暑气消。柳外鸣蝉寒度雨,竹间小浦暗通潮。

半林绿树迷危堞,一带苍山隔断桥。此地相逢不沉醉,更于何处避尘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怀

明代曹于汴

喜夷怒则蹠,人蹠我则夷。肉糜吾胡饱,羹藜尔岂饥。

甘可使为苦,妍可使为媸。味不主于口,色非目所司。

有物盘其间,强横踰穷奇。变化若牛鬼,播弄如儿嬉。

突起千寻障,何论目如离。能幻舌如马,食蜜胡甘之。

吾生患此物,敬奏主君知。明灯照奥窔,峭壁捍边陲。

刚刃晃似雪,诛剪靡孑遗。口目贺且泣,从前何太痴。

夷蹠自有真,饥饱莫相岐。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云寄

明代林俊

悠悠洞前云,磊磊山上石。石幽云亦閒,相与备行宅。

无心随舒卷,来去本何迹。所忧荒棘丛,数往不可索。

昨我二三友,腰镰事芟择。仰观景象新,俯入局面窄。

棱层幻光怪,巨灵手亲擘。其外万松林,允矣人世隔。

晦藏不厌深,云我叨半席。嗟哉盖壤间,群有均过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谒台还道逢海上宋使君戏赠

明代王世贞

问君何为来,问余何为返。欲答两不言,青山去人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樵径

清代傅肇修

朝穿半岭云,暮踏斜阳路。不觉负薪劳,歌声破烟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韩中父 其一

宋代张孝祥

天入南郊白,云连朔野昏。弼臣开盛府,殇虏哭新魂。

闻道通轺传,何当拜寝园。荒寒岁将晚,愁绝更堪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昨日以事不得陪赴和甫学士之召

宋代韦骧

藩侯遣事风霆疾,御史高谈宇宙宽。千里几年成远别,一樽相对尽清欢。

知无红袖翻新曲,想有雕弓敌暮寒。尘迹钩牵违燕集,坐追佳兴入毫端。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