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 一作: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参考资料:

1、 周琼.大学语文导读.昆明市: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249页
2、 孙敬东 张义敏.古诗词注释评析(注音增补版).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159页

鉴赏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

  

赏析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

  
郑燮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白马寺与圣迁上人茶话

清代韩是升

山居鲜尘事,杖策穷幽寻。言逾大晏岭,古寺香山岑。

狞犬吠来客,饥鼯窜高林。上人别六载,颊上霜髭侵。

意气类畴昔,谈笑披胸襟。此时尚世法,何尔犹童心。

得非凛师训,不敢违遗箴。红芳艳初绽,碧荈香频斟。

疏钟听清越,夕照平湖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南庄即事 其一

清代敦敏

斧声遥向水声传,伐木丁丁两岸边。好两今年春涨满,临河争补钓鱼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越州高录事

唐代喻凫

官曹权纪纲,行李半舟航。浦溆潮来广,川源鸟去长。
笋成稽岭岸,莲发镜湖香。泽国还之任,鲈鱼浪得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用王侍郎韵寄题医僧道森药山阁

宋代方岳

蚁蛭侯王空培塿,大千世界无何有。痴儿不省芭蕉身,持与冰霜斗长久。

三生慈悯鱼十千,却来世间吁可怜。一百四病更相缠,纵有佛力难言诠。

不如一念圆觉净,四大乾坤无可病。云根灵草自春风,夜立齐腰山雪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白石铺)

宋代向滈

临水窗儿。与卷珠帘看画眉。雨浴红衣惊起后,争知。水远山长各自飞。受尽孤栖。极目风烟说与谁。直是为他憔悴损,寻思。怎得心肠一似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中秋泛月至历阳访太守孙公素

宋代郭祥正

中秋挐轻舟,西泛采石月。初疑擢碎冰壶冰,又如飞度雪山雪。

若非身世出尘寰,底事清光透毫发。袁宏谢尚久磨灭,含情欲就何人说。

历阳太守孙公素,竹冒寒霜松屈铁。昔从赤县守仪真,再上天门请符节。

紫皇诏长鸡笼仙,惠浃春阳威凛冽。开仓出粟赒民饥,夜户不扃无窃发。

咄哉此事安足论,斯人自养班夔卨。且闻兵厨酝浓酒,桂子秋香月中有。

请君置我三百杯,我为君吟一千首。垆锤七窍完混沌,能使颓龄遂长久。

饥横镆铘鲙鲸肉,渴引明河倾北斗。凭谁为问陶渊明,胡为种菊仍栽柳。

岂如永夜无纤云,江光月色铺黄银。唤取三千珠履客,陶然一饮情无垠。

刘项输赢亦安在,笑杀今宵月下之醉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施太耻庄

清代郑琮

海内多相识,风流独有君。三年倚严武,一瘦似休文。

傲骨轩秋鹤,高歌破暮云。何时重把臂,醉后看书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夕

清代诸豫

盈盈弄杅者,复此渡河梁。雾縠暂容与,龙軿倏回翔。

愿赊理必违,欢吝事可常。风波静银汉,云雨失巫阳。

郑燮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