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江早秋

唐代罗隐

雨过晚凉生,楼中枕簟清。海风吹乱木,岩磬落孤城。
百岁几多日,四蹄无限程。西邻莫高唱,俱是别离情。
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4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携游

清代陈忠平

欲雨未曾雨,湖山缥缈中。几疑尘世隔,若与梦台通。

绕树云停鹤,餐霞天作东。俄而薄熙动,拱手谢春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石渡

宋代曾极

石琢浮屠遍水滨,兴亡岁久已成尘。
长江静夜芦花月,莫信牵愁拨櫂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中秋夜同诸君镇海楼玩月

明代胡应麟

缥缈银蟾落庾楼,凭高一望海云收。千林露色天如洗,万井河光地欲流。

大漠旌旗谁倚啸,长门环佩迥添愁。追陪正忆群公语,莫讶胡床竟夕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咏美人指甲

清代彭孙遹

知向窗中弄彩毫。墨痕隐隐沁红么。手挥玉柱频教剪,指拨沉烟旋欲焦。

风力折,嫩兰苕。夜来轻蘸碧云醪。芳心要使檀奴觉,一掐春肌晕未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观澜亭题壁,亭旁有庵供佛 其一

清代丘逢甲

万山难阻水宾士,地陷东南出百夷。不信狂澜回不得,西风倚剑独题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

宋代管鉴

故有徐娘及悲欢之句
楚山万叠,怅高情、不比当年嵩少。官况全如秋淡薄,枉却尘侵乌帽。菊蕊犹青,茱萸未紫,节意凭谁表。故园何处,暮云低尽残照。
追念往昔佳辰,尊前绝唱,未觉徐娘老。聚散悲欢回首异,今岁古台谁到。藉甚声名,难忘风味,何日重倾倒。交情好在,雁书频寄云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寓清湖桥夜枕闻雨

宋代汪莘

要识人间过去愁,春宵风雨到湖楼。
如今此恨无分处,应有知人在后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宋代林逋

三三两两自相随,檀颈回看{左發右色}赩衣。
野水无波秋色净,不知何事忽惊飞。
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