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思故人

唐代罗隐

故人不可见,聊复拂鸣琴。鹊绕风枝急,萤藏露草深。
平生四方志,此夜五湖心。惆怅友朋尽,洋洋漫好音。
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4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寓怀

宋代耶律铸

燕语鸾啼怯晚阴,蝶狂蜂乱更关心。冥鸿空自运寒暑,骇浪为谁淘古今。

每纵思吟轻万户,但言眉笑抵千金。闭门不出近十日,忽到水边春已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湖竹枝

清代严思浚

绿萝溪上绿萝低,青草滩边青草齐。杜宇也知归去好,郎行偏在蜀江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龙井吊古

宋代释居简

井龙孤躅转空濛,万斛泉源忆长公。流水高山仍古意,落花啼鸟自春风。

石题岘首千年后,人在苏堤万柳中。惆怅半生行乐地,阑干曲曲夕阳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双调】乔木查

元代白朴

对景

海棠初雨歇,杨柳轻烟惹,碧草茸茸铺四野。俄然回首处,乱红堆雪。

【幺篇】恰春光也,梅子黄时节,映日榴花红似血。胡葵开满院,碎剪宫缬。

【挂搭沽序】倏忽早庭梧坠,荷盖缺。院宇砧韵切,蝉声咽。露白霜结,水冷风高,长天雁字斜,秋香次第开彻。

【幺篇】不觉的冰澌结,彤云布,朔风凛冽。乱扑吟窗,谢女堪题,柳絮飞玉砌。长郊万里,粉污遥山千叠。去路赊,渔叟散,披蓑去,江上清绝。幽悄闲庭院,舞榭歌楼酒力怯,人在水晶宫阙。

【幺篇】岁华如流水,消磨尽,自古豪杰,盖世功名总是空,方信花开易谢,始知人生多别。忆故园,漫叹嗟,旧游池铺,务做了狐踪兔穴。休痴休呆,蜗角蝇头,名亲共利切。富贵似花上蝶,春宵梦说。

【尾声】少年枕上欢,杯中酒好天良夜,休辜负了锦堂风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桂晴云

明代徐庸

具区波涛振寰宇,中涌一峰名玉桂。云根有云生其巅,流丽晴光不为雨。

如车如盖还如衣,无心偶出无心归。林泉栖息抱隐志,天上何必从龙飞。

绝壑深岩迷近远,洞天深处闻鸡犬。夜月光华不掩岁,春风态度能舒捲。

五采五色真奇哉,朝暮氤氲频去来。汉武封中徒叆叇,滕王阁上空徘徊。

画堂初度开瑶席,戏綵儿孙献琼液。樽前莫为艳歌停,好向蓬莱载仙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张秋病中遣闷

明代欧大任

舟航便卧疾,衾枕屡曾移。鼓柁谋多拙,弹冠老自疑。

东皋三岁赋,西署几篇诗。傥乞残生去,躬耕尚未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樊南生小象四十韵

清代张祖继

文士如飞将,终身太数奇。问年丁午壮,卜命甲辰雌。

易辙原无那,陈情总见疑。虽蒙濮阳辟,敢负相公知。

金屋新人笑,红尘故剑遗。何年荐绵竹,九日咏江蓠。

完璧傥归赵,明珠终报随。谁容祢处士,我忆郑当时。

排笮党人结,机权宦竖持。殊勋尊圣相,大手赋韩碑。

忠过刘司户,情深杜牧之。怜才拌痛哭,感事托微词。

传仅入《文苑》,生堪为士师。仁心独活狱,强项自无私。

才大难为用,平生未展眉。鹏抟中道滞,獭祭后生嗤。

学比南溟富,胸罗太华奇。梦中传彩笔,意外见深思。

颇得风人旨,原非浪子诗。晚成唐格调,深入杜藩篱。

事业已如此,家庭更可悲。早孤天不吊,多累母先衰。

兼抱安仁痛,还生白老痴。居贫敢言孝,失教不能慈。

大卤穷凶久,天王问罪迟。四方兵振动,万户众流离。

故宅悬如磬,长安乱似棋。渠魁才授首,大雨又愆期。

衡岳删文稿,湘滨洗砚池。浮生口嚼蜡,多病鬓添丝。

遣兴吟桃叶,知音失柳枝。鸳机梦惆怅,莲府客罗维。

系本出元帝,饥当餐紫芝。养生心见性,止念寿齐颐。

玉洞清凉地,金炉大药资。藏修一麟角,莫恋五羊皮。

赖有丹青手,写成鸾凤姿。心香烧一瓣,清酒咒三卮。

欲救江西派,先为刘子仪。寸心无限意,相对自神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续小娘歌十首 其一

金朝元好问

吴儿沿路唱歌行,十十五五和歌声。唱得小娘相见曲,不解离乡去国情。

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