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风·秦王扫六合

唐代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抒情 议论 讽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
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
所谓大命天与,宏图大略驾御群雄。
天下兵器铸为十二金人,函谷关的大门向东面大开,国内太平。
会稽岭刻石记下丰功伟绩,驰骋琅琊台了望大海,何处是仙岛蓬莱?
用了七十万刑徒在骊山下修建陵墓,劳民伤财!
盼望着神仙赐长生不老之药来,徒然心哀!
派大海船入海,用连发的弓箭射杀山一样大的鲸鱼,是为了清除所谓的妖怪。
哦,那鲸鱼多么大啊,额头就有山丘大,呼吸时扬起的波浪势如云声如雷。

创作背景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全诗共有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诗中谴责了秦始皇,最后落得家破国亡的结局。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古风·秦王扫六合

赏析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鉴赏此诗:

  第一种,是从唐诗赏析的角度:

  战国末期,秦国最为强盛,所以其他六国就听从苏秦的计谋合纵,简称六合。所谓秦王扫六合就是秦国灭六国。六合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六个诸侯国。

  此诗前段从篇首至“骋望琅邪台”,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不言平定四海,而言“扫”空“六合”(包天地四方而言之),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西草堂

唐代牟融

萝径萧然曲业存,闲云流水四无邻。身留白屋潜踪迹,
门□□吟学隐沦。吟对琴尊江上月,笑看花木镜中春。
遗书自有亲□处,何必驱驰扰世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潮阻风

宋代陈尧佐

按部豀山接海涛,连天风雨泊轻舠。
沧溟未必全胜我,潮落潮生亦自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路难

明代石宝

我歌行路难,路行人听之。羊肠鸟道未足险,眼前蚁垤何参差。

去年栽花今荆棘,舞台歌榭无颜色。朝朝风雨夜未休,美人空抱瑶弦泣。

湘江欲归归未得,霜华剥尽秋蝉翼。但觉年光逐逝波,不知何地留欢国。

行路难,不能不行奈路何,宝刀骏马成蹉跎。道逢酒伴且痛饮,世上知心本不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丽阳驿题壁

明代袁宏道

近驿辩语声,人驿如而貌。昔当岁祲时,驿人奔浩浩。

牵爷负男女,南出荆门道。公安弹丸地,饥儿相号召。

佣力及赁舂,经历几寒燥。幸尔值稔年,次第还井灶。

乡音半相杂,衣服宛然肖。道傍垂白翁,昔见年犹少。

见我感且泣,壶浆相迎劳。垂头语老翁,邑中今苦涝。

洼田无寸收,高乡有虫耗。部符搜宿逋,县家敢迟鷔。

鬻田田不售,儿女输官钞。壮者思逃移,沟壑生难料。

此乡小有年,敝邑敢相告。愿作庑下儿,驿人勿嘲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画送都指挥袁君归河间

明代顾清

江海三年拥使旌,江风不动海波宁。瀛州可是垂纶地,万里燕然要勒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豫章杂诗十首 其十

明代李梦阳

苦吟实是被花恼,今日携壶何处倾。凤凰洲前好杨柳,美日鸣舷遮莫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郊行

明代戚继光

十日一出郊容改,东风夜发山花红。纷纷桃李何为者,不可思忆天之工。

轮转荣枯何日了,年年青入长城草。嗟嗟人生物不如,一度经年一度老。

朔方健儿期报恩,憔颜短发披荆榛。成蹊桃李自何处,那知芳草忆王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二首 其一

清代祝陛芸

江干奕叶擅清门,派衍驹王翼后昆。展卷足生桑梓敬,肫怀雅谊古同论。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