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庭芳·促织儿

宋代张鎡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光清澈如水,沐浴着高高的梧桐林。夜露润湿幽暗的秋草,宝钗楼外秋意正深。青苔沿着墙根伸展,忽见一个萤火虫坠下墙阴。静静地听着蟋蟀的叫声,断断续续,声声凄凉。它并不是为了寻求伴侣,而是殷勤地督促妇女织布做衣,可谓费尽了苦心。
曾记得孩提时,小伙伴相互招呼着,提着灯笼四处搜寻蟋蟀。端水灌进蟋蟀的洞穴里,又放轻脚步仔细听着,追寻逃跑蟋蟀的声音。任凭月光花影铺了满身,独自一个人也要追踪。将逮到的蟋蟀兴致勃勃地带到精美的厅堂参加戏斗,与他人的蟋蟀决一雌雄,亭台般的小笼小巧而涂金色。而今不必再度提起幼年趣事,雅兴已经没了。蟋蟀正在我的床下发出低吟,在寒冷的夜里陪伴着我这孤独的人哀

创作背景

  据姜夔《齐天乐》咏蟋蟀的小序,张鎡这首词是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在张达可家与姜夔会饮时,听到屋壁间蟋蟀声,两人同时写来交给歌者演唱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668-1669页

赏析

  咏物词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把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志向选择寄寓在所咏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体,而且要使词人的主观情志与听咏的客观物象浑然一体,密不可分。张鎡这首词就达到了这一境界。

  上阕写听到蟋蟀声的感受。

  “月洗”五句,蟋蟀声发出的地方。词人首先刻画庭院秋夜的幽美环境。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洗”字传出秋月明净之美用字传神。

  《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毛《传》:“漙漙然盛多也。”“漙”字传出露水凝聚之美。宝钗楼,本是咸阳古迹,邵博曾饯客于楼上,歌李白《忆秦娥》词(《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这里借指杭州张达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晴极寒登池楼书事

宋代耶律铸

晴影深寒碧玉流,郁香兰芷暗芳洲。冻侵莺舌声全涩,风恋花枝颤未休。

目断野烟横极浦,心悬明月入高楼。应须买尽人间酒,更不令寒画一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花

宋代晁端友

皎皎仙姿脉脉情,绛罗仙萼裹瑶英。色侔姑射无双白,香比酴醾一倍清。

腊后春前芳信密,水边林下晓妆明。故应不属东君管,冷艳孤芳取次成。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观黄山仙人药臼

宋代程元岳

药臼空遗千载名,丹成人向九天行。
我来欲觅刀圭剂,只听寒泉佩玉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卢蒲江雪夜约同直省中出示采菊读书煎茶种橘四诗索危秘书诸名胜同赋 其二

宋代释居简

糁葵负腹愧便便,偶上蓬莱借榻眠。梦过子云还问字,梦醒龙液冷无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寒慰瓶中杏花

元代周砥

银瓶春静竹风来,愁向花前把一杯。
不得幽人相伴住,西园雨里亦须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园四时词 其四

明代庄昶

短褐人间无紫凤,连村□□足清波。气含公鼎花神笑,影对寒崖十丈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丙寅舟次宋城作

宋代贺铸

水馆四边村,登临奈断魂。
黄作开小径,红粉哭高原。
舟楫逢新火,松楸老故园。
斜阳一千里,依约是苏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又偶作寄夷白老

宋代吴则礼

去年腊雪一尺围,著处梅花如许肥。
道人定复有幻法,莫遣都梁万点飞。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