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 217篇诗文龙门曾诣阙,献策弗能用。教授河汾间,弟子从之众。
累徵更不起,名藉一时哄。风雨足以庇,薄田良堪种。
著书可自乐,谈道与人共。假使献策时,大为隋文重。
伊吕岂终隐,杨元相伯仲。虽有蛊上心,考槃不可颂。
奚似宁北海,山谷长读诵。语不及世间,邴王交磨砻。
秖畏彦方知,刑戮安足痛。道路惭拾遗,遐迩返群讼。
所负吾不知,行藏有微中。
山隐隐兮蛾眉,草蒙茸兮绿发。送君去兮南浦,君之情兮北阙。
曰有罪兮薰天,宜祝融兮鬼罚。念莫扑兮燎原,悔厝薪兮直突。
孰解网兮纵予,悬明照兮日月。牛刀用兮鸡豚,宛驹变兮衔橛。
日窅窅兮飞鸿,秋萧萧兮纵鹘。庐江兮悠悠,黄堂兮突兀。
此判兮不改,臣力兮当竭。延北望兮瀛洲,俨瞻云兮拥笏。
君恩兮碎首,父诫兮铭骨。身则远兮心迩,孰朝宁兮岩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