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刘宋王朝的万里长城已经塌倒,荒废的营垒秋天长满野草。
秣陵城里不少男男女女,至今还歌唱《白符鸠》深深哀悼。
注释
檀(tán)道济:刘宋时官至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颇有功名,威名甚重,朝廷颇疑畏之,召入朝。元嘉十三年(436年)春,将遣还镇,旋召入,下狱被杀。
万里长城:《宋书·檀道济传》载,道济被捕时,脱帽掷地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意谓加害镇守江防的大臣,等于毁坏万里长城。南朝据长江苟安,所以江防的重要,如同秦筑长城。此用檀语。
秣(mò)陵:即金陵,楚威王以其地有王
参考资料:
诗人见到檀道济故垒,回想檀道济被枉杀一事,顿生感慨,故首两句即以“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伤之,对檀道济的无罪被杀这一深悲极痛之事一掬同情之泪。然虽伤之,亦含赞颂景仰檀道济之意,此从将檀道济比喻为巍巍万里长城可见。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发其沉痛情感。次句“荒营野草秋”,以眼前荒凉萧条之景寄托其悲凉沉痛之思。由于诗人心头别有一层现实的凄楚哀感在,因此一登旧垒,便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数百年前遭冤被害者的愤怒的抗议声立即在耳际回响。这种历史与现实在心头的交感共鸣,不是说明诗人的历史意识特别强烈,而是说明诗人需要借助历史来抨击现实,抒发积愤,悼念友人。诗人的友人王叔文是中唐的政治家。在唐顺宗支持下,他主持永贞革新,兴利除弊,曾使“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17篇诗文
民情本无事,帖然静于水。顺性以道之,自能臻至理。
纵观古循吏,视民如赤子。既去人见思,芳名蔼青史。
籍籍金郡侯,存心多岂弟。持节镇全闽,剖符当帝里。
既敷延寿化,且洽信臣治。仁政方下孚,宿瘼已如洗。
胡为北堂萱,夜逐秋霜萎。蓼莪遽兴哀,归心疾于矢。
攀辕竟何为,卧辙谅难止。载歌甘棠诗,庶以著侯美。
霁日明松桧,光风毓蕙兰。一弧悬海上,双舄堕云端。
殿宇金茎矗,庭阶玉树团。丹膏凝琥珀,翠萼绽琅玕。
五粒垂山径,孤根翳石坛。沅湘思楚客,泰岱觅秦官。
劲节回春意,幽芳袭岁寒。亭亭标院落,冉冉拂栏杆。
突兀朝霞映,纷披夕露漙。当风旂猎猎,杂雨佩珊珊。
鸑鷟文犹贵,熊罴梦未阑。燕台新骥足,渭渚旧渔竿。
象纬中天谪,波涛弱水残。含饴呈极乐,设醴助清欢。
火枣频餐易,冰桃乍得难。后堂罗管籥,中路集衣冠。
北极催纶诰,南冥兆羽翰。青云传上国,紫气接长安。
奕叶清芬播,茏葱瑞霭蟠。云礽八千祀,绛阙下还丹。
汝南富才窟,若人更清朗。蕴秀玄璞珍,凝姿白云爽。
竹素游神深,金石流音响。衿情许标鲜,风流见弘奖。
夙登鹓鹭朝,屡迁外台长。何当返初服,翛然谢尘鞅。
隐同岳上耕,渔狎淮西桨。濯缨无世情,倒屣及吾党。
余也握剞劂,海内慕倜傥。荣羡长公辞,志嘉季鹰往。
相逢班荆言,泠然契清赏。澄醪劝挥觞,奇帙欣披幌。
晤对不可常,睽离益瞻想。凭轼申赠章,绸缪太丘访。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