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从军诗五首·其一

两汉王粲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犂。
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抒情 豪迈 战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军有苦有乐,要看随谁去出征。
跟随智勇双全的主帅,哪里会有持久的战争。
我们主公征伐关西地,盛怒下奋起天朝威风。
头一次降服那里部族,二次又迫使羌兵投诚。
西征用兵神速,取胜像弯腰拾取东西一样容易。
犒赏丰盛,赏品堆积如山,酒肉漫过河流
军营里官兵酒足饭饱,人马更加壮实和勇猛。
徒步出征凯旋乘马归,去时空空回来财物丰。
开拓关西三千里地盘,往返神速犹如鸟飞腾。
载歌载舞胜利回邺都,原有誓愿大功已告成。
白天大会群臣同庆贺,傍晚兴高采烈回家中。
朝廷上参谋清明政治,回家

赏析

  词前十八句为第一段。首四句以议论开头,说明只要统帅神武,从军就无苦有乐。接着“相公征关右”以下六句,以曹操用兵的神武予以证明。诗中以“震天威”、“俯拾遗”、“一举”、“再举”等夸张之笔,写曹操用兵所向无敌的神武之态;以“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写曹军的兵强马壮、轻捷矫健;接着八句,以“陈赏越丘山,酒肉逾川坻”,“徒行兼乘还,空出有余资”写军中饮食宴乐之盛和俘获物资之多。

  “歌舞入邺城”以下十四句为第二段,写班师凯旋,并述厉节入仕协理朝政的怡然自得。

  全诗语言明快,感情豪壮,专写从军之乐,极尽铺张扬厉,比喻夸张,与其它“愀怆之辞”(钟嵘《诗品》)迥然不同。

  
王粲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卢直院大监挽辞

宋代释居简

客葬柰贫何,无山无薜萝。近分南宕小,远胜北邙多。

不与貂蝉老,空将琬琰磨。丁宁燕许手,遗事细蒐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赋得凤皇台送高居丰之京

明代朱纯

高台寂寞凤悠悠,有客重来此地游。汉水直从天阙绕,钟山欲赴大江流。

英雄漫洒新亭泪,云树犹含故垒愁。壮志正宜鸣盛世,圣人文教似西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正月十五晚在济宁发舟至开河驿偶成

明代陈琏

扁舟溯长河,淡淡暝烟生。野水渺无际,凫雁泛春声。

须臾华月上,川光生夜明。摇摇泛星采,万顷玻璃平。

如坐玉壶中,毛发亦含清。旷景与心合,孰识此时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黄隐士别业

明代蒋冕

疏竹编门草覆墙,数椽茅屋海中央。云栖檐下轩窗润,风过花间枕簟香。

岚气入帘晴亦暝,潮声当户暑偏凉。谁言身外浑无事,诗思撩人也觉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其七

明代陈邦彦

海气润三山,彤云缥缈间。岂应无劲卒,谁与固重关。

鱼服困何急,龙髯去不还。侍臣恩遇重,回首若为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见素林公以咏怀六章见寄触事叙歌辄成篇什数亦如之末首专赠林公 其四

明代李梦阳

投簪万里旋舟日,暂憩覃园傍岘西。潭起汉娥留佩赋,井传王粲倚楼题。

林猿浦雁心常往,楚雨襄云路不迷。缩项一槎真欲钓,几时重访鹿门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梦游秦淮

清代方仁渊

风月秦淮自古清,春光淡荡柳丝轻。桃根桃叶今犹在,不见王郎打桨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少年游(林钟商)

宋代张先

帽檐风细马蹄尘。常记探花人。露英千样,粉香无尽,蓦地酒初醒。
探花人向花前老,花上旧时春。行歌声外,靓妆丛里,须贵少年身。
王粲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