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怨词二首·其一

唐代崔国辅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写人 回忆 抒情 伤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有一件轻罗质地的衣裳,还是秦王在世的时候制作。
多少次在春风中翩然起舞,秋季到来天凉不能再穿着。

注释
罗衣裳: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秦王:唐太宗李世民在唐初封秦王。这里泛指古代君王,非确指。
著(zhuó):穿。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12

创作背景

  清人刘大櫆说此诗是“刺先朝旧臣见弃”。唐人作宫怨诗,固然以直接反映宫女的不幸这一社会现实为多。但有时诗人也借写宫怨以寄托讽刺,或感叹个人身世。崔国辅系开元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天宝间被贬,此诗很有可能就是为寄托讽刺之意而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3

赏析

  这首诗很像戏剧的独白。它能使人想象到比诗句本身更多的情景:女主人公大约刚刚翻检过衣箱,发现一件敝旧的罗衣,牵惹起对往事的回忆,不禁黯然神伤,开始了诗中所写的感叹。

  第一句中的“罗衣裳”,既暗示了主人公宫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岁月的一段经历。封建宫廷的宫女因歌舞博得君王一晌欢心,常获赐衣物。第二句说衣裳是“秦王在时”所作,这意味着“秦王”已故,又可见衣物非新。唐诗中常以“汉宫”泛指宫廷,这里的“秦王”也是泛指帝王。后两句紧承前两句之意作感慨。第三句说罗衣曾伴随过宫女青春时光,几多歌舞;第四句语意陡然一转,说眼前秋凉,罗衣再不能穿,久被冷落。两句对比鲜明,构成唱叹语调。“不堪”二字,语意沉痛。表面看来是叹“

  
崔国辅

崔国辅

  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交往,品茶评水,一时传为佳话。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国辅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

► 4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常斋见贶诗韵三首 其一

宋代邓林

千金养士筑高台,曾获扳龙附凤来。偶为批鳞伤切直,故教垂翅暂低回。

赤心报国殚臣节,白发归田仰圣裁。阔别故人劳慰问,诗筒接得手亲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公无渡河

明代顾璘

愿公渡沧海,不愿公渡河。海水有定性,河水多回波。

金堤失上策,瓠子遗悲歌。山陵且震荡,将柰公身何。

白骨葬黄流,化为鼋与鼍。不信妾言苦,请观龙门津。

自古断舟楫,公今徒杀身。杀身亦不易,竟使傍人嗤。

妾言公不听,公心妾不知。箜篌之曲令人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吕广文四川衡聘

明代李梦阳

大省文衡重,名师礼聘遥。阁云寒暑旆,栈月引星轺。

古帝蚕丛国,今人驷马桥。好将杨马辈,收取贡清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繁台二首 其一

明代李梦阳

穷秋避地兼逢节,圹野无山且上台。江汉雁惊番北叫,太行河断却东来。

羁栖叹世深难醉,病起思乡老易催。闰月有期还发兴,菊花晚暮莫愁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拜明孝陵

清代孔尚任

宋寝齐陵尽野莎,英雄有恨欲如何。宝城石坏狐巢大,龙座金消蝠粪多。

瞻像犹惊神猛气,禁樵浑仗帝恩波。萧条异代微臣泪,无故秋风洒玉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安之家庭甘结实三首 其一

宋代范纯仁

温甘移种自君家,香雪年年只吐花。结实定非江北枳,新诗先费主人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高士谦墨竹 其二 晴竹

元代凌云翰

新篁解箨春尽,畏日移阴昼长。一枕南薰破梦,时闻粉节吹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访沈滨吴芝田翁二首 其二

清代周馨桂

故山日日闭柴门,只为高情系梦魂。今日好风吹一叶,得销离恨是清樽。

崔国辅

崔国辅

  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交往,品茶评水,一时传为佳话。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国辅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