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兴

唐代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乡 一作: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后初晴,细雨冲刷过的柳树苍翠欲滴,残花凋谢落尽,黄莺在枝头啼鸣。
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洛阳城。

注释
春兴:春游的兴致。唐皇甫冉《奉和对山僧》:“远心驰北阙,春兴寄东山。”
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
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南朝梁沈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
乡梦:美梦;甜蜜的梦境。乡:一作“香”。
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8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3

赏析

  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

  

鉴赏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

  题目“春兴”,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诗的开头两句,就从春天的景物写起。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

  

赏析二

  这首诗题作《春兴》。依题意,当是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春天是万象更新,景色动人的季节,极易牵动人们最微妙、最深沉的感情。此刻,诗人被春光唤起的,是人生至死不渝的乡情。“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邱”(《楚辞·哀郢》),禽兽尚且有怀旧之情,人也不免于对故土有一种深沉的眷恋。特别是当春花秋月之下、物换星移之时,平时郁积于心的这种真情便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被勾引出来。两行清泪、数句新诗,便是他乡游子所赖以寄托乡情的常见方式了。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诗的开头两句是对暮春景色的生动写照。杨柳成阴,乍晴乍雨,残花落尽流莺乱飞。这是江南暮春的典型风景。诗人对事物的观察极为深细。两句诗读来琅琅上口,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题作“春兴”。依题意,当是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

  

参考资料:

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2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悦晴诗

魏晋嵇含

劲风归巽林,玄云起重基。朝霞炙琼树,夕影映玉芝。

翔凤晞轻翮,应龙曝纤鬐。百谷偃而立,大木颠复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毛雍玉县丞谢到山中

宋代饶节

何事凌寒带晓暾,高才不肯簿书昏。别峰小寺已鸣磬,夹道短篱犹闭门。

雨后松枝浑黛绿,冻馀泉窦尚春温。聊将二物方君德,富贵功名不足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十六对月

宋代耶律铸

月姊应吞怨,无人写所思。柔情将绰态,须是破瓜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宋代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维洛美刘子也刘子仕洛为大夫作室以奉母君子名之曰荣养风人美之故作是诗焉 其三

明代边贡

逍遥复容与,降陟在斯堂。萱草杂杜衡,罗生前后厢。

循基抚婴孺,登俎挹华觞。俯睇洛川流,顾瞻嵩与邙。

优哉乐相乐,千春寿未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度梅岭

明代唐锦

谁云度岭即炎方,十月山桥满屐霜。蕉亸故衣羞恋绿,菊留残朵欲飞黄。

鹧鸪有意怜行客,茅屋无烟锁夕阳。此日观风增感慨,马蹄随处有荒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问江西漕使乞酒及牛乳 其二

宋代韩驹

近闻酥酪出中厨,想肯分留寄病夫。不为长斋饭粗粝,暮年消渴亦时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雷震渔所之柱

宋代赵文

瞥然满屋飞金蛇,楼东楼西号火鸦。
天鼓百面一手挝,百年老柱神斧加。
妇女惊倒儿童哇,知君把钓江头沙。
明珠赤手龙颔拿,天翁发怒为此耶。
向来五鬼千夜叉,寒我饥我生眼花。
捧头惊竄如麏麚,从此不作穷诗家。

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