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人游吴

唐代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水港 一作:水巷)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送别 写景 地名 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
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
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
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注释
姑苏:苏州的别称
枕河:临河。枕:临近。
闲地少:指人烟稠密,屋宇相连。
古宫:即古都,此处指代姑苏。
水港:河汊子,指流经城市的小河。一作“水巷”。
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一说此处是

评析

  这首送别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吴地秀美的风光,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唐代的苏州又称吴郡。作者送人前往漫游的吴县,又叫姑苏,是当时苏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儿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丝织品闻名全国,还有不少古迹,作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描绘,便把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活托出来了。作者对它熟悉而又有感情,所以人们读来亲切有味。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的最大特色是水。自从伍子胥在苏州建城以来,城里水道纵横,渔船星数,水上的生活便一直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生活。诗歌的颔联承接“人家尽枕河”而来,点明的就是这样的当地特色。“古宫闲地少”这五个字是杜荀鹤用漫笔写出的苏州历史。春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

唐代李嘉祐

一官万里向千溪,水宿山行鱼浦西。日晚长烟高岸近,
天寒积雪远峰低。芦花渚里鸿相叫,苦竹丛边猿暗啼。
闻道慈亲倚门待,到时兰叶正萋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中二首 其一

元代潘伯脩

青天去人不咫尺,白云映我作坡陀。奔星直下不知处,料得人间风雨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春偕社中诸子谒上公车呈郡大夫 其二

明代张萱

相将裘马正翩翩,南国于今不乏贤。地转洪流符卯水,舟同仙侣尽丁年。

春风暖蹴桃花浪,丽日晴生杜若烟。倚醉乘春歌乐只,春声先到孝廉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芋岩不值

明代王夫之

隐几非畴昔,天游各徜徉。古槐珠蕊熟,曲岸蓼红香。

晴稻收云白,秋瓜切粉黄。呼炊忘主客,撰屦巳斜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李子中

明代薛蕙

洞庭山前水满湖,尔行乘舸向东吴。宦游坚不废丘壑,燕坐真成在画图。

历历村墟悬橘柚,层层洲□散菰蒲。即看秀色增江国,䞉寄新诗入帝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礼部潘尚书致仕还建安

宋代徐铉

名遂功成累复轻,鲈鱼因起旧乡情。履声初下金华省,
帆影看离石首城。化剑津头寻故老,同亭会上问仙卿。
冥鸿高举真难事,相送何须泪满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砀山诸友会诗邑泮作绝句纪预诗盟之意二首 其二 爱菊

元代曹伯启

人间衮衮惜花王,得似东篱兴味长。撷秀餐英期晚节,相看日日是重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路难 其六十

清代钱澄之

为指芒鞋更向前,匡庐深处许安禅?前身应是山居客,说著峰头意惘然!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