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引·渡口

宋代柳永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平冈。西郊又送秋光。对暮山横翠,衫残叶飘黄。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立斜阳。
秋天 登高 写景 抒情 感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离开渡口,乘瘦马登上山岗平坦路。西郊又送来了秋日的凤光景色。暮色中,山上呈现的翠绿色,衬托着纷纷飘落的黄叶。登高思远,南国的秋景,无处不凄凉。
自从和她离别以来彼此便杳无音信,难忘那云愁雨恨的离别之情。指着回归京城的道路,但见雾霭笼罩着广阔无际的茫茫水面。泪眼情意专注,向远处望去,直到看不见,终日就这样独自伫立,直到夕阳西沉。

注释
临江仙引:词牌名,正体双调七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向晚:近晚,傍晚。
陟(zhì):登上。平冈:平缓的山脊。
暮山:暮色

赏析

  上片在人物活动中写景:渡口斜陌,瘦马行人,登平冈而望秋景,从暮山横翠、残叶飘黄中生发出凭高念远的凄凉之感。下片怀念香闺佳人,因久无信息而烦恼愈深,旧情难忘。意欲返回帝城,却又烟水茫茫,归期无望,只好独立斜阳,望断泪眼。

  此词表面上虽写的是旅途相思之情,但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慨实在多于相思之情。词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凄苦的漂泊者的形象:乘瘦马,陟平冈,在深秋暮色中,面对的只是暮山横翠、残叶飘黄,非常的凄凉。此刻,或许只有脉脉温情可以抚慰他孤独的怀抱,但“香闺别来无信息”,他所能把握的,只有一些温馨的回忆,也只是回忆而已。而另一方面,“帝城归路”又“烟水茫茫”,纵使他“凝情望断”了“泪眼”,最终也只留下一个“尽日

  

创作背景

  柳永屡次下第,经过艰难曲折,终于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考中进士,随即踏入仕途。这时词人约近五十岁了。他入仕之后长期担任地方州郡的掾吏、判官等职,久困选调,辗转宦游各地,很不得志。这首《临江仙引》就是他入仕之后所写的羁旅行役之词。   

参考资料:

1、 程自信,许宗元主编.宋词精华分类品汇: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03月:886
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366-368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9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游高座寺二首 其一

明代顾璘

佳辰聘望给孤园,白祫初成气候暄。春日渐添风物美,空山真隔市朝暄。

歌催酒盏当筵急,坐爱花枝满目繁。眼底同君聊一醉,吴台梁苑底须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庐山瀑布

唐代孙鲂

有山来便有,万丈落云端。雾喷千岩湿,雷倾九夏寒。
图中僧写去,湖上客回看。却羡为猿鹤,飞鸣近碧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好事近(早梅)

宋代王炎

玉颊映红绡,搀报东风消息。虽则清臞如许,有生香真色。
相看动是隔年期,忍不饮涓滴。莫待轻飞一片,却说花堪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挽莲塘吴孺人

宋代金履祥

北风吹恨入佳城,忍听依依薤露吟。
家世百年忠厚意,夫人一点惠兹心。
桥横兰渚阴功远,山绕莲塘地脉深。
记取只今埋玉处,他时青紫映丘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直夜二首

宋代杨亿

月魄生宵晕,风乌送晚凉。
飞蝇随镂管,浮蚁溢清觞。
负郭春耕废,钧天晓梦长。
玉签声未断,落宿斗宫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蚤春雪后携尊小楼独坐因忆客岁同三君子舟中饮乐甚也辄赋四韵寄麟洲公并柬张彭二丈

明代胡应麟

百尺晴光绕画阑,一尊池馆坐高寒。璚楼四照天花合,玉笛孤吹陇树残。

郢客阳春元寡和,兔园词藻尽登坛。亦知剡曲堪乘兴,十载袁安启户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归来堂辞

明代袁华

翼翼兮新堂,高明兮孔扬。眷青龙兮东下,览凤凰兮南翔。

堂中美人兮金玉其相,入直承明兮近日月之清光。

踰河湟兮度陇蜀,历井陉兮上太行。瞻白云兮孤飞,怅万里兮游子。

羌弭节兮县车,升斯堂兮奉甘旨。斑衣兮被被,列曾玄兮济济。

舞婆娑兮称兕觥,乐怡愉兮岂弟。新堂兮翼翼,旅楹有闲兮孔安且硕。

繄千秋兮万年,子子孙孙兮期永保而无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枕上

明代欧大任

枕上书难寄,羁愁久病中。闭门三日雨,归梦五更风。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