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唐代孟浩然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怀古 凭吊 感慨 抒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江分为九个支流,淼淼的样子简直成了水乡。
撑船人乘着水势行船,来来往往都逗留在浔阳。
我借这好时机漫游五湖,在水上漂泊经过三湘。
观潮感到枚乘《七发》的壮观,凭吊屈原痛苦沉江。
高高的魏阙常挂心怀,金马门待诏我不能遗忘。
遥念去南方过冬的上林雁,河水解冻时已往回飞翔。

注释
明海:即指彭蠡湖,唐人往往称湖为海。
流:一作“派”。《说文》:派,别水也。
淼漫:一作“淼淼”。
利涉:船的代称。至:又作“逗”、“经”、“过”。
五湖:

赏析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是作者在漫游浔阳之际写的山水行旅诗。这首诗清淡自然,写作者自浔阳泛舟至彭蠡湖的经过,表现出了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的特点。

  此诗以景入手,穿插用典,如:“枚发,屈痛。 魏阙心,金门诏,上林雁”,写出其行旅中见到的壮美景致,同时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置身在野无发报效国家的复杂心情。这与“其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其咏诗,其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因之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而放还未仕。”之时有同感。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32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高州太守陈洪载

明代顾璘

雪霁寒雁高,登楼见明月。故人在南海,幽思坐飞越。

忆南宫,罗众宾,感君遇我最相亲。解袜误承王子重,推金偏念管生贫。

青春纵酒长干道,白日行歌淮水滨。高凉迢遰别经年,美政纷纷过客传。

海畔明珠还夜浦,花间驯雉满春田。平生万卷不虚用,坐见古人归席前。

男儿立身贵磊落,安得瑟缩推谁先。为报田郎近为郡,可无书札问湘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惜秋二首

宋代华岳

诗到林头落叶时,眼前秋事已无几。
何当领取秋容去,收拾诗囊带得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 其七

明代陈仁锡

愁人未成眠,明月呼不起。一雁叫长天,暌孤示如此。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夕

清代蒋师轼

木末秋云飞,晚霞不成霁。凉风动虚幌,杂卉媚幽砌。

坐对日西匿,遥空但阴翳。向夕蛩声来,秋心忽满地。

焚膏手残帙,万籁感情思。羡他邻妇织,已为岁寒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挽林惠州深父二首

宋代黄公度

昭代轻辞禄,高堂乐击鲜。
庆馀黄雀报,梦契白鸡年。
酹酒生刍外,归魂宿草边。
伤生耆旧尽,执绋涕潸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仲咸杏花三绝句

宋代王禹偁

老去对花多感叹,春来耽酒少康宁。
也知此事终无益,免被渔人笑独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日寄朴翁朴时在灵隐

宋代姜夔

风只松树枝,怀念松间友。
云从北山来,令我屡回首。
山灵夜放起,山雨侵人衣。
遥知竹窗里,自吟新雨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简斋陈参政奏稿后

元代吴澄

君臣密勿绍兴中,文物依稀贞观风。三幅奏篇存雅制,诸家题字总名公。

已闻玉匣人间见,空想银钩天上工。百八十年如一梦,摩挲遗墨视瞢瞢。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