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宋代辛弃疾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春风得意,好像芳草天天得到春风吹拂。由胜转衰,四面楚歌,只得高声哀唱,和虞美人诀别。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从此要何以对待项羽呢?
众人只知欣赏美妙舞姿,不解其内心悲楚。虞美人草静止不动就像那整整衣袖、亭亭玉立的美人,停止歌舞,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了虞姬的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项羽姬妾虞姬称虞美人。
虞美人草: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两

赏析

  词的上片写霸王别姬,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开头两句写项羽春风得意,言其当年在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天下无敌。这两句以芳草喻项羽,既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又贴近词题,颇为得体。“拔山”承上启下,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化用项羽的悲歌,浑化无痕,并巧妙地引出结尾二句。“饮罢”二句写霸王别姬。言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何以对待项羽呢?言外之意是说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从于地下,这就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去。

  词的下片咏虞美人草。“人间”二句言虞美人草为虞姬精诚所化,听到虞美人曲,就应拍而舞,千载之下,犹见其对项羽的精诚,世人不理解这一点,只是“贪看青青舞”

  

创作背景

  此词于庆元元年(1195)或二年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闲居带湖时所作。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创作了此词。   

参考资料:

1、 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6.06:第356页
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77
3、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07-208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9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华岳下题西王母庙

唐代李商隐

神仙有分岂关情,八马虚随落日行。
莫恨名姬中夜没,君王犹自不长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勋侄之官嵢峡五言五首 其二

宋代刘克庄

李下与瓜田,嫌疑谨未然。先贤监竹木,不食笋多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示密训

明代释函可

白发庭闱近佛图,彩衣舞罢学驱乌。英英谩道年方少,出世居然大丈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小沙弥

明代梁元柱

少年吾等在,公已大禅家。况复能文藻,何妨斗丽华。

云垂方外钵,露挹佛前花。我亦誇元度,因风到若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折杨柳行

明代王世贞

曷不为男子,不睹苧罗村。种蠡两谋臣,不能胜妇人。

齐讴走仲尼,秦乐逐由余。但施妇人巧,贤圣亦不如。

绛灌及樊郦,手扶汉天子。匈奴北方来,不如一公主。

东家有匹雏,牝者亦司晨。西家妇女坐床上,男子拜伏堂下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浯溪读中兴碑

清代金虞

文于天地不两天,我昔闻自浯溪歌。浯溪深处漫郎宅,后有作者何其多。

中兴一颂岿然在,手剔苍藓三摩挲。当时翰墨鲜高手,谁与八代回狂波。

鸾台凤阁数燕许,东封石刻徒媕娿。斯文独任起衰责,采薇六月相肩摩。

平原颜公忠烈士,肝胆契合心手和。大书特书照岩户,如日始出星交罗。

想当握笔几透爪,一一劲挺无纤颇。因思往迹发长喟,乱由入召非由他。

妖妃孽臣早不断,乃出下策驰青骡。艰难百战两京复,实赖灵武挥天戈。

儒官扬厉职应尔,讵忍腹诽含谯诃。余子纷纷若镌凿,强作解事理则那。

三吾亭子高嵯峨,下有石镜冷不磨。飞泉㶁㶁生盘涡。

惜哉无人洗山骨,奈此玉佩琼琚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同士则游西湖

宋代韩维

今日西湖好,来游未觉喧。
柳枝风处乱,花艳暖中繁。
桥远归人渡,舟移集鸟翻。
何须更樽酒,道胜有清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钱泰窝陈雪轩二遗叟

元代王逢

天转云东上六符,有怀无寐枕同孤。
紫芝隐曲歌商皓,烈火残经补汉儒。
私地春先梅老发,盛阴雷疾草狂苏。
祖生迟旦疏殊甚,不计中流少一壶。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