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代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叙事 写景 抒情 思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前面的船已经遥远模糊不清,将要渡过淮水可渡船已走,有谁来陪伴我?
山上黄叶飘零,传来寺庙响起的悠长晚钟声,楚天飘洒的绵绵秋雨与大海连成一体。
在凄风苦雨中因离别而生的思念之情更浓,在一天之间凄怆寂寞使我的面容变得憔悴。
一只疾风中的伶仃小鸟飞向东南归巢去,广陵在哪里呢,不也在东南方吗?

注释
淮上:今江苏淮阳一带。
广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
亲故:亲戚朋友。
眇(miǎo)眇:遥远的样子。
楚雨:淮阴旧属楚地,故称楚雨。
沧海:即东

赏析

  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读者从诗中感觉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描绘一种空旷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像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然而没有。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这小鸟,从“独”字看,是

  

创作背景

  诗人于大历四年(769)秋自京经巩洛、楚州赴扬州,第二年秋天从扬州返回洛阳,在扬州居留的时间正好一整年。扬州有他的兄长,还有像卢庾这样的朋友。返洛途中,舟行经楚州时怀念在扬州的亲人友朋,写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下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1299页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5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郑务拜伯父

唐代綦毋潜

名公作逐臣,驱马拂行尘。旧国问郧子,劳歌过郢人。
一川花送客,二月柳宜春。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唐代张贲

孤云独鸟本无依,江海重逢故旧稀。
杨柳渐疏芦苇白,可怜斜日送君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无识道人

宋代王庭圭

古庙香炉冷似冰,向来土木弄精灵。如今万事都不会,却笑金刚努眼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皇恩 题赵仲穆画凌波水仙图

元代张翥

湘水冷涵秋,行云平贴。时见惊鸿度萍末。雾鬟烟佩,微步一川凉月。

软波擎不定,龙绡袜。

楚楚绀莲,愔愔瑶瑟。照影明珰两清绝。汜人何处,起舞为谁轻别。

数峰江上晚,和愁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捕鱼图

明代区怀年

沧江石出烟水清,林麓雨过溪山明。罛船老叟快呼侣,隔浦轻篙鱼不惊。

儿童轧轧能荡桨,鼓柁扬舲催下网。力柔沙软探网迟,叫嚣已作鲂鰅想。

绿杨沈影藕花稀,菰渚潮生落照微。船头溅水牢笼满,少妇收鸬薄暮归。

携鱼换米羹盈釜,维梢直向前村浒。酒旗风里唱蛮歌,波底月高酣欲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龙州

明代张弼

驮江双鹢度龙州,今日真成万里游。身世北来从汗漫,江山南极更清幽。

蛮邦共向衣冠化,塞草全经雨露柔。自是皇风无远近,瘴烟消尽海岚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探芳信 重九前一日,大兄赴城北买菊归,各赋小词记事

清代庄盘珠

向城北。问野圃浓霜,这番消息。道寒花都放,莫迟去寻觅。

携奴荷锸随黄蝶,踏断残芜碧。忽惊看、一簇斜阳,满篱霜色。

金盏为君拭。有疏影疏香,移来书室。几日帘前,经岁又相忆。

忍寒翠里灯花下,一一重搜剔。趁重阳,细雨轻烟澹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游读书山怀元遗山先生四首 其三

清代朱云骏

性正气亦正,跌荡雄幽并。声名世耳食,知己惟一兄。

四十五年闲,毁誉何轰轰。习俗安污流,所葆遂不贞。

锱铢较利害,俯仰随重轻。所以贵壁立,君子岂好争。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