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龙兴寺

唐代綦毋潜

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造访龙兴寺,夜深忘记了归去;青青古松树,掩映佛殿的大门。
方丈室里宽敞干净,灯火通亮;和尚披衣系着佛珠,吟诵诗文。
心地像阳光般明亮,纯洁透明;佛法如莲花般圣洁,微妙清静。
天女撒下的花朵,飘落佛前;衔花翻飞的鸟儿,离去无声。

注释
龙兴寺:在今湖南省零陵县西南。
香刹:寺院。此指龙兴寺。
忘归:忘返。
方丈室:指寺院住持的居室。
比丘:和尚。
心:禅心。
青莲:青色莲花,佛书中多喻眼睛。喻法:用事例比喻来讲佛法。
天花

简析

  此诗写龙兴寺环境清凉寂静,寺内的僧人善良勤勉,日夜为香客祈福,对佛法的钻研很勤奋。诗人具体通过“灯明方丈室”、“青莲喻法微”来点明。作为辅助,诗人用了“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净”两个句子,逻辑上很严密。为了展现龙兴寺环境的优美,诗人用到了对比这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殿内是低低的诵经声,殿外却有山禽自由来去。俗话里常用“门可罗雀”形容人家的偏僻冷清,这里诗人就用“处处衔鸟飞”来写照寺内庭园中的清静。佛门之内不得喧哗吵闹是常理,用易于明白的修辞来表现其实也显露了诗人的修养,这样写寺庙是很妥当的。当然如果这里把“处处衔鸟飞”理解成是与僧人心静之态做对比,更突出了龙兴寺和尚的修为,也是可以的。

  有寺无僧不成灵静,

  

创作背景

  綦毋潜一生游宦四方,曾经寄宿过很多寺院。此诗是诗人在龙兴寺过夜有所感而作。  

参考资料:

1、 刘炜评主编.唐诗宝鉴·山水田园卷.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15-16
綦毋潜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2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山歌

唐代皇甫冉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
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人游并汾

唐代韦庄

风雨萧萧欲暮秋,独携孤剑塞垣游。
如今虏骑方南牧,莫过阴关第一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狐粉

明代徐渭

狐妖幻黛粉,窈窕美佳人。慕予且宜笑,情好缘相亲。

物与人异调,孰识伪与真。答子以慇勤,靡曲匪好音。

魅也一朝败,情歇音则存。我欲灰兹音,匪乏炀与薪。

譬以宝贻魅,宝既不我存。何由夺而烬,存此贻魅曲,以不磨魅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王山人德操还姑苏 其二

明代欧必元

花开三月春,柳赠一离人。别听鹧鸪曲,归应麋鹿亲。

工诗缘骨瘦,买药益囊贫。倘订游吴约,枫桥愿结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淑人迁柩至祖送还书感(六首)

明代顾清

长安初到忆搬家,幼女娇儿共一车。
死别生离三十载,老怀争遣不成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怀何宏甫

宋代戴复古

何郎好兄弟,爱我往来频。
人作交游看,情如骨肉亲。
茅庵思共隐,蕙帐暖生春。
别后长相忆,寄书无便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泊盈川步头舟中酌酒五首 其五

宋代赵鼎

收功不在干戈众,和议元非计策长。闻道搜贤遍南国,要令四裔识周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画册花草四首 其三 墨竹

宋代赵构

墨花垂兔颖,千古尚漓漓。翠羽风前叶,秋声雨一枝。

诗题春粉节,绷脱玉婴儿。湘浦人何在,空闻凤管吹。

綦毋潜

綦毋潜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