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诗三首·其三

唐代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就听说黄龙城有战争,连续多年不见双方撤兵。
可怜闺中寂寞独自看月,她们思念之心长在汉营。
今晚上少妇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何时高举战旗擂鼓进军,但愿一鼓作气取龙城。

注释
闻道:听说。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解兵:放下兵器。
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鉴赏

  自汉魏以来,诗人常以“杂诗”为题写诗,类似“无题”诗,内容多是慨叹人生或离别相思的。沈佺期写有《杂诗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首联“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语言平易似娓娓道来,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黄龙戍战火连年,可以想见征人久戍之苦,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不解”与“频年”连用,增强语势,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深思。

  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是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

  
沈佺期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17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简茂枯林上人

宋代朱晞颜

老去逢迎入郭稀,相看还觉故吾非。三生忆我参同梦,一著输君落钝机。

岁晚鸥波烟水阔,秋高雁渚稻粱肥。重来应被梅花笑,谁为缁尘涴素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洪同佥座上次韵

宋代张伯淳

万里同晴八月秋,耆英想像洛中游。相逢笔底翻三峡,共诧人间有十洲。

舞袖卷回云又过,禁钟催散月还留。将诗酬酒吾何敢,早已输公第一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静安八咏录五 其二 陈桧

元代唐奎

祯明老桧高百尺,十亩苍寒浸苔石。虬枝偃如东向松,霜皮惨若西来柏。

金陵王气当时誇,落日江村啼乱鸦。璧月满天清夜静,玉箫吹落后庭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重阳前一夕与黎寅仲陈锡君王人十诸子集海云寺步月

明代释今覞

故人遥集海云隈,林下幽寻破径苔。山寺杖藜沿涧岸,隔坡回首见楼台。

钟连落叶兼秋远,雁逐寒潮带月来。无限诗情吟不尽,重阳明日菊花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西青小隐

明代陆深

幽人肥遁处,一片夕阳深。入望连秋水,横空带晚林。

琴书元寂寂,门巷自阴阴。云路苍茫里,鸿飞不可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雪屋上人

明代吴宽

舣舟山足扣禅机,记得云林启半扉。静夜香炉浑不冷,深秋书札未应稀。

雪中老屋怀薝卜,湖上长镵负蕨薇。须信大颠诗律细,世人休更笑留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倪云林画次高季迪徐幼文韵

明代王汝玉

水流花谢岁华深,江左风流不可寻。留得当时陈迹在,永和遗墨写山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病中

宋代林逋

坐钓行樵那不倦,寻云看月亦应劳。
烦襟入夜权宜减,瘦格乘秋斗顿高。
猿下任窥煎药鼎,客来慵动碾茶槽。
床头卧架直闲却,免有情戮揭悼骚。
沈佺期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