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公莫舞歌

唐代李贺

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云。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
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
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鞘栏前起。
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芒砀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
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刳肠臣不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方形刻花的古老石墩,矗立着大柱九根,刺杀斑豹流鲜血,注入银瓶痛饮。
宴席上没有管弦乐声,只有军乐阵阵,直立的长刀,像要割断筝弦般寒光森森。
门额上的横幅粗锦焕发出鲜红的色彩,烈日烤得粗锦褪了色,项羽仍然没有醉。
范增把腰间的玉玦瞟看了三次,项庄拔剑出鞘,上前起舞。
你这徒有勇力的小臣别妄动,座上的汉王是赤帝之子寞看轻。
当年芒砀山上祥云瑞雾曾在天空萦回,咸阳王气盛,预兆已像清水一样分明。
铁枢铁键重重紧锁的雄关,汉军的五丈大旗已一举撞破门环。
汉王今天掌秦印理所当然,为保护他,我断膝挖肠也心甘。

鉴赏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鸿门宴,歌颂刘邦的诗歌。公莫舞,即后世之巾舞。《宋书·乐志一》:“又云晋初有杯槃舞、公莫舞……公莫舞,今之巾舞也。”《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巾舞歌》:“《唐书·乐志》曰:‘《公莫舞》,晋、宋谓之《巾舞》。其说云:汉高祖与项籍会鸿门 ,项庄舞剑,将杀高祖,项伯亦舞,以袖隔之,且语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汉人德之,故舞用巾以像项伯衣袖之遗式。’” 此舞蹈表演鸿门宴项伯保护刘邦的故事。

  如诗序所言,《公莫舞歌》原为歌颂项伯保护刘邦在鸿门宴上。诗人意在翻新,将一旧题改为赞颂刘邦的新内容。

  此诗起笔不凡,一连六句铺排鸿门宴杀机四伏的紧张气氛,随后,以范增示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2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同卢使君幼平游精舍寺

唐代皎然

影刹西方在,虚空翠色分。人天霁后见,猿鸟定中闻。
真界隐青壁,春山凌白云。今朝石门会,千古仰斯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宋代高登

瘴侵玉骨终难起,魂断巫山永不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折柳亭

宋代孔平仲

杨柳已藏鸦,高亭望物华。平时常送客,此日自离家。

别酒杯何满,征途日欲斜。醉行三十里,春思满莺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罗汉峰

元代契玉立

罗汉山攒翠作堆,半空天柱拥如来。九霄人立青云上,笑指昙花玉树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河次类庵韵

明代鲁铎

西望群山合,东来一水长。
抱村行缓带,激石动清商。
畦润人操瓮,桥喧客护装。
晴波绕花柳,延伫未为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园

明代郑文康

柳眼茶芽总未抽,满天云意叫寒鸠。辘轳罢转人踪静,不是春天是晚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邵山人长孺

清代李英

昨见淮南使,知君近著书。隐同嵇叔夜,游似马相如。

芳岁衔杯过,浮名与世疏。堪怜留滞客,汝水忆烹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题饶君茂才葆光庵

宋代曾巩

适意藜羹与布裘,结庐人境地还幽。
清谈汝水孤猿夜,爽气麻源一叶秋。
应有风骚归健笔,可无尊酒付扁舟。
因君更起家园兴,梦寐思从几杖游。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