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昌谷诗(五月二十七日作)

唐代李贺

昌谷五月稻,细青满平水。遥峦相压叠,颓绿愁堕地。
光洁无秋思,凉旷吹浮媚。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
草发垂恨鬓,光露泣幽泪。层围烂洞曲,芳径老红醉。
攒虫锼古柳,蝉子鸣高邃。大带委黄葛,紫蒲交狭涘。
石钱差复藉,厚叶皆蟠腻。汰沙好平白,立马印青字。
晚鳞自遨游,瘦鹄暝单跱.嘹嘹湿蛄声,咽源惊溅起。
纡缓玉真路,神娥蕙花里。苔絮萦涧砾,山实垂赪紫。
小柏俨重扇,肥松突丹髓。鸣流走响韵,垄秋拖光穟.
莺唱闵女歌,瀑悬楚练帔。风露满笑眼,骈岩杂舒坠。
乱条迸石岭,细颈喧岛毖。日脚扫昏翳,新云启华閟.
谧谧厌夏光,商风道清气。高眠服玉容,烧桂祀天几。
雾衣夜披拂,眠坛梦真粹。待驾栖鸾老,故宫椒壁圮。
鸿珑数铃响,羁臣发凉思。阴藤束朱键,龙帐著魈魅。
碧锦帖花檉,香衾事残贵。歌尘蠹木在,舞彩长云似。
珍壤割绣段,里俗祖风义。邻凶不相杵,疫病无邪祀。
鲐皮识仁惠,丱角知靦耻。县省司刑官,户乏诟租吏。
竹薮添堕简,石矶引钩饵。溪湾转水带,芭蕉倾蜀纸。
岑光晃縠襟,孤景拂繁事。泉尊陶宰酒,月眉谢郎妓。
丁丁幽钟远,矫矫单飞至。霞巘殷嵯峨,危溜听争次。
淡蛾流平碧,薄月眇阴悴。凉光入涧岸,廓尽山中意。
渔童下宵网,霜禽竦烟翅。潭镜滑蛟涎,浮珠噞鱼戏。
风桐瑶匣瑟,萤星锦城使。柳缀长缥带,篁掉短笛吹。
石根缘绿藓,芦笋抽丹渍。漂旋弄天影,古桧拏云臂。
愁月薇帐红,罥云香蔓刺。芒麦平百井,闲乘列千肆。
刺促成纪人,好学鸱夷子。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2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坐东轩睹水木山亭知为夏忠靖公赐第感旧怀贤得绝句八首 其八

明代顾清

水土平来泽国秋,陈红相望十三州。于今此意从谁语,惟有江淮日夜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下篇一作王维诗)

唐代张子容

东越相逢地,西亭送别津。风潮看解缆,云海去愁人。
乡在桃林岸,山连枫树春。因怀故园意,归与孟家邻。
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奠子

元代王恽

隔盈盈一水,欢会今宵。梧叶上,雨萧萧。星沉开帐烛,云黯渡河桥。

渚宫深,离思苦,两无憀。

金针缕细,彩舫花娇。儿女辈,漫情饶。巧来心愈拙,弦促韵难调。

西楼月,银汉影,碧天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叶文范训导杂咏八首 其七 西涧吟

明代陈镒

有客在涧西,掬泉弄秋月。委心任自然,稍稍忘蕴结。

空山更何有,白云静堪悦。时还掺孤琴,清音随意发。

却复念故庐,州城暮天阔。落叶飞不停,岁月去飘忽。

世道犹崎岖,归计那可决。浩歌一长叹,凉飙激疏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佘通判 其三

明代杨士奇

吏胥无复到乡村,諠杂何曾及县门。岁岁年年比今日,邑人常戴府公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 其十九 梦

清代尤侗

日日愁生,赖有此、枕中之夜。我梦见、大千境界,无非假者。

花月春江堪舞蝶,烟波瀚海能骑马。尽神游、万里姿逍遥,阆风野。

邯郸道,何潇洒。阳台下,何妖冶。但逢场作戏,机心都化。

乌有先生相对好,亡何乡里归休罢。奈一声、鸡唱又天明,愁来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

宋代苏轼

放船江濑浅,城郭近连村。
水槛松筠静,市桥灯火繁。
谁家挂鱼网,小舫系柴门。
卜筑计未定,何妨试买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三友轩汤直学求赋三首 其三

元代成廷圭

古梅如古士,岁晚托同襟。不作玉堂梦,山林深更深。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