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之仪,朗山人,滋之子也。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诗四首,皆为咏物诗,但其写法与同样以写咏物诗著称的罗隐有所不同,后者多直接从所咏物本身出发,结合一些有关的俗谚常理,反用其义,以达到引人深思的效果;而之仪的诗多结合神话历史故事,挖掘新意,给人以悠远奇幻的感觉。唐陈郡汝南(今属河南)人,一作蔡州朗山(今河南确山)人,字之乾,一作之仪。咸通中,官祠部郎中,又曾为虢州刺史。昭宗时为翰林学士。与温庭筠友善。作有传奇小说《甘泽谣》一卷,其中《红线》一篇最为著名。
► 4篇诗文名蓝隐深邃,已近犹无觌。一径循纡回,乱峰森蔽翼。
铁立石上松,黛蔚庭前柏。危檐炯金榜,犹是宋题额。
觉王殿宇雄,庄严盛功德。缘阶鸽不怖,闻钟鱼就食。
天香从西来,鼻受心有得。旁廊转深曲,龙蛇走石壁。
颜黄及李相,忠义标心画。呜呼百世下,珍重摹手泽。
徘徊此循赏,不觉日西昃。方丈惜一毡,凝神安偃息。
半偈参沈沈,一镫明的的。夜来春雨寒,梦破前山碧。
凌晨出西阁,祖塔礼幽宅。传闻牛鬼雄,赖此镇狂魄。
碧乳泉更奇,顿足通水脉。何人安地轴,一激高数尺。
地灵昭异境,兹理究莫测。东冈五笑亭,临渊踞盘石。
仿佛三峡桥,怒流奔霹雳。战兢戒徒侣,无使蛟龙获。
兹山在吾郡,丛林推巨擘。夜来讲学辈,于此混儒释。
两家互有人,各各树坛席。可怜同盛衰,风流今寥阒。
倒荆花久枯,五贤祠已坼。我来纵游眺,淹留祇一夕。
探胜兴虽浓,怀古情尤剧。不识千载后,知否复此客。
东溪先生才品高,当今作者推风骚。读书万卷颇自得,兴来落笔生波涛。
波涛旦夕为霖去,洒向人间作膏雨。万方草木一时春,六月南薰吹溽暑。
东林野老懒下床,朝来忽觉清风凉。披衣起问风来处,闻说东溪正束装。
轻装结束何所有,奚背诗囊大如斗。生平心血为谁倾,留与苍生作粮糗。
婴儿索乳饥待餐,民胞物与应相关。漫将诗卷酬风月,换取经纶起痌瘝。
此身只合宰天下,区区百里胡为者。至人出处不易知,小用大用无取舍。
良庖游刃恢有馀,割牛割鸡同批虚。一朝利器在公手,盘根错节当何如。
先生行矣时未晚,抟风直上鹏程远。早将名字列屏风,伫见文章推补衮。
朝来墨绶暮黄扉,黑头宰相遥相思。不须更问东林老,期君努力为所为。
字之仪,朗山人,滋之子也。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诗四首,皆为咏物诗,但其写法与同样以写咏物诗著称的罗隐有所不同,后者多直接从所咏物本身出发,结合一些有关的俗谚常理,反用其义,以达到引人深思的效果;而之仪的诗多结合神话历史故事,挖掘新意,给人以悠远奇幻的感觉。唐陈郡汝南(今属河南)人,一作蔡州朗山(今河南确山)人,字之乾,一作之仪。咸通中,官祠部郎中,又曾为虢州刺史。昭宗时为翰林学士。与温庭筠友善。作有传奇小说《甘泽谣》一卷,其中《红线》一篇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