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
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
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注释
蓟(jì)北:指蓟门以北。蓟门,在今北京西南。
驱(qū)马:驰马。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豁(huò)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
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长剑独归来:《战国策·
首二句“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起手颇奇,在律诗中运用顶针重叠的手法,前两句中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出浓烈的“哀”气。既有以客观写主观的“边马”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的“哀”,一笔两到,领起全篇。
紧接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一联,借用上联的意象写“驱马”前行,“北风”呼啸,征途更为苦寒,将“哀”意更进一层。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一联,由前两联写自然、个人之“哀”,突转为悼唐军惨烈大败之“哀”,将“哀”字赋予更为深广之社会内容,“哀”士卒,“哀”国家,“哀”用非其人。
尾联再照应首联“哀”字,在前文“北风”、“边马”、路遥、苦寒、唐军惨败等边景
参考资料: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54篇诗文
粤兹古黄国,麟史昔见书。开郡领三邑,环境千里馀。
淮汉错犬牙,大江倚郭郛。亦有邾子城,近在东北隅。
冈峦起千叠,苍峭夹井庐。颇讶前朝意,乃视遐壤如。
元之既谪守,子瞻亦谪居。竹楼冬听雪,赤壁夜凭虚。
适为此地幸,因之作名区。至今江山间,光采被禽鱼。
我才愧慵陋,来寓情思舒。兵后抚疮痍,野外恳荒芜。
努力砺名节,庶不负所需。
妾家住邯郸,少小矜容颜。七岁画娥眉,十岁垂髻鬟。
十三刺绣人前坐,十五秦筝架上弹。红粉楼高临大路,自恃芳华立门户。
鹦鹉春眠芍药阑,骄骢晚系垂杨树。梅点香奁玉作钿,莲移罗袜金为步。
朝歌暮饮绮罗丛,东园桃李斗春风。黛疑柳浅匀朝翠,朱讶樱浓洗晓红。
烛围锦帐宵常曙,香蔼雕笼夕未空。秋月春花等閒度,谁怜窈窕迎新故。
夜夜虚迷洛浦云,朝朝枉结阳台雨。带绾同心只自怜,枕期连理翻成误。
眼前相爱岂相知,弹指风光节物移。只道青春镇长好,那知白发易如丝。
容颜销歇莺花冷,歌舞凄凉鞍马稀。昨日樽前双泪落,谁似周郎情不薄。
得配鸳鸯死亦判,愿谐鱼水生相托。青鸟缄封书莫迟,秦楼肠断夜乌啼。
君卿岂羡东墙约,梁氏应同举案齐。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