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唐代高适

川上常极目,世情今已闲。
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
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
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
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
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
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
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
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
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
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
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
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
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
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
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缅怀多杀戮,顾此生惨怆。
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
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
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
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
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
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
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
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
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
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皤皤河滨叟,相遇似有耻。
辍榜聊问之,答言尽终始。
一生虽贫贱,九十年未死。
且喜对儿孙,弥惭远城市。
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
漫漫望云沙,萧条听风水。
所思强饭食,永愿在乡里。
万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注释

(1)题注:题目,扬州诗局本《全唐诗》作《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活字本作《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二首》,四库本作《自淇涉黄河途中十二首》,均少末首。
(2)川上:指黄河。《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3)汀渚:水边陆地和水中小岛。
(4)昂藏:轩昂,高峻。
(5)野人:田野中的人,平民;诗中所写的老年钓者,实际上是个隐士。
(6)闲放:闲散疏放。
(7)滑台:在现河南滑县东北。《元和郡县志》:河南道滑州“其城在古滑台,甚险固”。
(8)竹:《英华》、活字本、四库本均作“行”。城:《英华》作“村”。
(9)长想:《英华》作“遥忆”。犹:《英华》

创作背景

  有人认为,这组诗是高适在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载)夏秋间自淇上渡黄河归至梁宋时所作。而原西华师范大学校长佘正松教授则认为,高适从淇河南渡黄河的时间在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末年。高适离别县尉刘子英,准备回梁宋隐居时所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84-186页

鉴赏

  第一首:此诗作为组诗首篇,有“小序”作用。大意是:诗人要从淇水上游的隐居地南渡黄河到梁宋一带去,虽然在黄河边放眼远望的时候很多,但此次一路跋涉,面对长河落日,感慨于背井离乡,与亲友天隔一方,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他决心继续漂泊天下。

  第二首:作者渡黄河见汀渚满眼小鸟中,一只高洁轩昂的黄鹄,它的惊人之飞鸣尚不为人所认识,但它不屑于与众鸟一起争食,并不急于展示一飞冲天的资质和才能。托物言志,黄鹄就是尚未发达的诗人自己。

  第三首:作者接待一位老年隐士的来访,这位隐士三十年来在淇河以垂钓谋生,生活清贫但心绪坦然。头发全白但容颜美好。

  第四首:前四句写黄河、尤其是淇河两岸的秀美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汶上寄王工部舜夫二首 其一

明代边贡

真拟湖边会,言从汶上过。岁时鸣鸟变,岐路转蓬多。

树色连东岳,川流汇北河。相思阻欢觏,瞻望恨如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瑶池燕 和君晦韵

明代沈宜修

游丝扑絮酣娇困。落尽寒香,素华留恨。檀融晕。镜中休问还羞认。

隔花梢、莺语新闷。芳菲损。能消几度花信。情难讯。

春风幽韵愁青鬓。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弼侄竹 其二

明代杨士奇

单父堂前玉两竿,政閒每日报平安。可人千尺冰霜操,要看亭亭到岁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城东避暑次廉伯陆先生元韵二首 其二

明代吕卣

暑气蒸人欲濯川,群公郊野喜镳连。追凉合坐池边树,医俗还寻竹里廛。

耕凿不知恩似海,笑谈忘却日如年。诗成东阁翘材馆,留与君家作胜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洞庭秋三十首 其三

明代王夫之

大仪悬张覆釜幢,谁其至者弗心降。长天纤忽随泯泯,商飙骚屑入淙淙。

浩瀚无馀一丝挂,清微欲将九鼎扛。安得沐日仍浴月,东赪西皎晶荧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平定回部凯歌 其三

清代纪昀

秋雁连天西海头,六军回马唱《凉州》。摛王破阵须臾事,谁赋金闺上翠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十哥归宣城

宋代韩淲

送子归何许,家在宛水边。相看敬亭在,凤凰应相连。

松楸郁已拱,我老心凄然。乃祖儒业盛,尔父还能贤。

汝复举进士,笔势方翩翩。六年北阙场,一笑两周旋。

道旧感存没,离怀偶成篇。功名有康庄,少壮宜加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夜读书三首 其一

唐代王质

不须薄浣少纤尘,时复閒行更脚轻。树有凉声常摵摵,灯无热意但荧荧。

土松瘦菜从头长,地净幽泓澈底清。月化日迁人不觉,却于草木见先惊。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