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54篇诗文
往居阖庐城,有客面如墨。论文口澜翻,嗜学苦不足。
时称曾校书,秀句示珠玉。今晨尘眼开,来赠忽先辱。
风骚穷乃工,投闲讵非福。言音关感动,妙比韩娥哭。
此道久荒芜,名家亦时出。五言古长城,屹若万夫筑。
何如丹凤楼,朴斲千嶂秃。虽然皆戏剧,渺甚一毛粟。
付之两忘情,兰蕙等茨绿。闻公会西游,顾我陋而独。
扫斋待清谈,奋麈或相触。
陈梁类朱陈,姻谱世相联。兴替固靡常,瓜瓞仍绵绵。
君年未志学,尊翁相弃捐。是时丧乱馀,兼以饥馑连。
赀业悉破荡,骨肉俱不全。有母暨弱弟,败屋八九椽。
自知读父书,寒饥理残编。闭门瓮牖下,积勤逾十年。
圣朝盛文治,学校在所先。君以科第家,备此弟子员。
先生大惊讶,府尹深爱怜。道学愈切磋,文词益精研。
洪武十七载,诏书兴群贤。君行应乡贡,经义试七篇。
末场策五道,剖析如河悬。誇多置后列,有司殆不偏。
君谓非取荣,兹事吾青毡。明当赴春官,沥胆陈陛前。
亲交饯行迈,笾豆秩初筵。酒酣各赠言,珠玉挥青笺。
上堂拜慈母,綵服何翩翩。有弟奉甘旨,离恨毋足牵。
君家世显宦,朱紫相摩肩。推官曾太父,忠厚乡邑传。
谓君必抗宗,果若数计然。才器既匪凡,志操亦甚坚。
任职无崇卑,所贵不愧天。思罔坠厥绪,夙夜尚慎旃。
吾妻乃令姊,于弟友爱专。小儿为君甥,庸愚赖陶甄。
余以奇蹇中,务农居园田。苟或荣高足,吾子先著鞭。
相期更远大,能不罄所宣。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