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唐代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边塞 战争 将士

注释

⑴蓟门:地名,即蓟丘,在今北京市德胜门外。
⑵古老:一本作“故老”,称老年人。氛氲:思绪深长貌。
⑶零丁:孤单貌。头鬓:头发。
⑷勋庸:即指功业,功劳。已矣:完了。霍将军:即汉代名将霍去病。
⑸汉家:借指唐朝。穷:尽。异域:外国。
⑹戍卒:守边的战士。厌:饱。后作“餍”。
⑺关亭:一本作“开亭”。沾臆:泪水浸湿胸前。
⑻霏霏:形容雨雪细密。
⑼元戎:古代的大型战车,也指主帅。这里指胡人主帅。
⑽羌:古族名,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胡:古代对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泛称。
⑾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地区。结发:古代男子

鉴赏

  “蓟门逢古老”这一首诗描写了老卒的凄凉境遇,令人同情。全诗言辞沉痛、悲哀、失望而无奈,似用边塞的血泪和成。不难想象,像这样的老卒不知有多少,长年戍边的艰辛可见一斑。

  “汉家能用武”这一首诗反映了戍卒食用匮乏,投降的胡人却丰衣足食的情况,批判了唐朝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举措。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戍卒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边境潜在危机的深深忧虑,言辞悲怆,感人肺腑。

  在“边城十一月”这一首诗中,诗人坦言敌人的强大,颇具军事家的胸怀和才干,进而叹息,边境何日得宁,战士何日得归。在古代,中原地区统治者常以天朝上国自居,轻视周边少数民族,而诗中,诗人极有远见卓识地看到胡人的力量其实十分强大,有时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摘红英 春雨惜花

清代龚翔麟

春宵永。兰缸烬。绿窗忽讶花无影。衾嫌薄。眠难著。

起拓蝉纱,腕酥先觉。

窥苔径。香泥润。海棠未卜飘零甚。晓风恶。晴还莫。

最怜冷了,秋千红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黄竹诗三章

先秦佚名

我徂黄竹。□□□□。
□员閟寒。帝收九行。
嗟我公侯。百辞冢卿。
皇我万民。旦夕勿忘。

我徂黄竹。□□□□
□员閟寒。帝收九行。
嗟我公侯。百辞冢卿。
皇我万民。旦夕勿穷。

有皎者鴼。
翩翩其飞。嗟我公侯。
□勿则迁。居乐甚寡。
不如迁土。礼乐其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孙太雅赴京

唐代王翰

蓼莪诵罢泪沾巾,吉服初成值早春。昔入枌榆曾宰社,适来芹泮久为宾。

雪消江上风涛壮,雨过淮西草树新。此去青云高蹑足,伫看雕鹗离风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朝天宫

宋代张深

冶城山势碧岧峣,树影云阴閟寂寥。三殿鼓钟间白昼,万灵幢节集清宵。

更无安石杯堪共,若有浮邱袖可招。咫尺钧天张乐地,后湖风雨夜萧萧。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滁阳春日怀果园闲宴(园中杂树,多手植也)

唐代李绅

西园到日栽桃李,红白低枝拂酒杯。繁艳只愁风处落,
醉筵多就月中开。劝人莫折怜芳早,把烛频看畏晓催。
闻道数年深草露,几株犹得近池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库八镇十二里皆山径刑侯以马相招道间口占

宋代朱南杰

蹇驴突兀万山间,欲雨还晴雪又悭。
一路梅花寻不见,多应开向小溪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吴仲怀学录理发有感

明代陈镒

君子遁林壑,德润日以滋。清晨启重门,理发延轻飔。

比栉去其垢,心惬乃自知。盈颠忽种种,睹兹却兴悲。

感怀寄吟咏,秀句何瑰奇。默伤时序迈,蹭蹬无所施。

风尘况扰扰,涉历世故危。虽云发早白,年实未及衰。

惟昔践场屋,曾折丹桂枝。功名姑少试,其志在远期。

而我苦节士,亦复怀明时。为子歌欲放,歌罢还自嗤。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拟乐府十二辰歌

宋代晁补之

鼷鼠食牛牛不知,牛不愿骍而愿犁。
虎噫来风皮见藉,兔狡宅月肩遭胹。
欲兆幽烽二龙死,独微晋泽一蛇悲。
失马吉凶方聚门,亡羊臧谷未宣分。
沐猴冠带去始惬,木鸡风雨漠何闻。
不须皎皎吠蜀狗,阮子与猪同酒樽。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