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樵作

唐代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写人 写景 隐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打柴打进深山里头,山林幽深树木重重叠叠。
桥梁崩塌横卧树杈支撑,道路险阻垂藤缠绕连接。
夕阳西落樵伴渐见稀少,山风吹拂身上的薜萝衣。
拄着轻便手杖放声长歌,望着平野的炊烟款款而归。

注释
槎:竹木筏。一作“楂”,通“杈”,旁出的树枝。
萝:《全唐诗》校“一作薜。”《楚辞·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薜:香草名。
长歌:拉长声调唱歌。
负:背,扛。这里的拄持的意思。
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72页
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简析

  《采樵作》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47首。这首诗写深山观采樵所见景物和隐居的幽趣。采樵人是樵夫,不是作者自己,首句写樵夫。“山深”以下三句写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险阻难行。作者捕捉“桥崩”、“卧楂”、“垂藤”等生动形象入诗,写得很传神。后四句写日暮时杖策长歌返归,萧然旷远的意趣想象可得。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32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画

南北朝王寂

人间龙象风骨奇,癯者精悍老不疲。得非石林洪觉范,参寥佛印相追随。

茶瓜却去香火冷,曦驭不转松阴迟。口钳未欲作诗债,坐隐聊尔逃禅痴。

黑矜骤胜见颜色,白负少衄方低眉。宣州一著太容易,瓜葛争道真儿嬉。

吾闻懒瓒有道者,寒涕不收从垂颐。又闻作止俱是病,况此念念倾人危。

何如四脚棋盘一色子,一局展转无成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阿字行后作七首 其一

明代释函可

少小不相识,缘师起相思。毅然请独行,随身破衲衣。

崎岖七千里,出塞致书词。见书兼见汝,见汝如见师。

我来八九年,是日一展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戏简彦衡彦宾昆仲兄客陆庄弟客镇右

宋代陈亮

陆浑庄畔多芳树,旧识德成岩下路。书堂正对大溪头,犹是伸蒙旧居处。

读书何必傍溪山,书编幽兴自相关。亦知林下云泉好,应恨堤中日月閒。

客衣未垢宁辞浣,湖上月明随往返。却忆惠连深下帷,一去不知春事远。

近堤蒲叶已含滋,五日归心岂肯迟。预拂东林松下石,与君长日话襟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杏花

元代赵秉文

香传微雨隔帘栊,十载航船不负公。愁见馀春纷雪白,且看初日眩霞红。

两株副使莺吟里,一色新郎马足中。投老安能知许事,一鞭农事趁春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海棠下作三首 其二

清代程素绚

依依春色透东墙,秀丽天然傍夕阳。堪笑邻家娇小女,漫调脂粉效新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泰山道中 其三

清代洪亮吉

一山戴一山,重戴至谷口。遵山视重戴,高仅及社首。

方知众高积,拔势乃得陡。山坳环数郡,元气蒸泽薮。

中虚蕴灵宝,万古谁敢剖。天阊虽已逼,地轴亦孔厚。

七十二代君,贞符藏北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吴仲和之揭阳

清代王鼎

秋风共折广寒香,春日同游选佛场。驽钝惭予先脱颖,英豪羡子复飞黄。

郎官暂试亲民职,妙手终须补衮裳。忠孝两言期努力,临岐浑不动离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泊舟平望偕齐次风宗伯周兰坡学士访玉川居士

清代袁枚

轻帆为我慰离群,得见梅花又见君。三径苔痕藏草屋,一湖水气湿春云。

风停篆影微微直,雨歇莺声渐渐闻。弹指来游刚十载,当筵莫惜酒杯醺。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