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327篇诗文
追彷佛兮,故国之高丘。与子之相遇兮,听其言而若秋。
雍雍而肆兮,严严而收。乐我之心兮,以遨以游。予将娶兮,于南州。
莫克从子兮,翻自省以幽幽。川陆兮沉浮,日月兮再周。
云子之长逝兮,怆我之深忧。子不可见兮,道将谁求。
彼苍者天兮,胡惨胡仇。夺子之速兮,使不位于公侯。
虽穷德之特立兮,弗与世以绸缪。嗟坎水之未盈兮,竟何泽以休休。
瘖予之声兮,血予之眸。犹不足以止兮,灵何在而荐羞。
惟永绝兮奈何,怅平昔兮悠悠。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