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家别

唐代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叙事 战争 写景 抒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
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尘土。因为邺城兵败,我回来寻找家乡的旧路。
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巷,日色无光,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
四邻还剩些什么人呢?只有一两个老寡妇。宿鸟总是留恋着本枝,我也同样依恋故土,哪能辞乡而去,且在此地栖宿。
正当春季,我扛起锄头下田,到了天晚还忙着浇田。县吏知道我回来了,又征召我去练习军中的骑鼓。
虽然在本州服役,家里也没什么可带。近处去,我只有空身一人;远处去终究也会迷

赏析

  《无家别》和“三别”中的其他两篇一样,叙事诗的“叙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诗中的主人公。这个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汉,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际,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仿佛是对老天爷诉说他无家可别的悲哀。

  从开头至“一二老寡妻”共十四句,总写乱后回乡所见,而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两句插在中间,将这一大段隔成两个小段。前一小段,以追叙发端,写那个自称“贱子”的军人回乡之后,看见自己的家乡面目全非,一片荒凉,于是抚今忆昔,概括地诉说了家乡的今昔变化。“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这两句正面写今,但背后已藏着昔。“天宝后”如此,那么就会想到天宝前的情况。于是自然地引出下两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三吏三别”六首诗作。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07-117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90-292

赏析二

  《无家别》叙事诗的“叙述人”不是作者,而是诗中的主人公。这个主人公是又一次被征去当兵的独身汉,既无人为他送别,又无人可以告别,然而在踏上征途之际,依然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仿佛是对老天爷诉说他无家可别的悲哀。

  从开头至“一二老寡妻”共十四句,总写乱后回乡所见,而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两句插在中间,将这一大段隔成两个小段。前一小段,以追叙发端,写那个自称“贱子”的军人回乡之后,看见自己的家乡面目全非,一片荒凉,于是抚今忆昔,概括地诉说了家乡的今昔变化。“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这两句正面写今,但背后已藏着昔。“天宝后”如此,那么就会想到天宝前的情况。于是自然地引出下两句。那时候“我里百余家”,应是园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3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阳行先

南北朝邹浩

曾以高风入冕旒,未闻释耒起南州。当缘我罪投荒远,亦使君身得滞留。

万卷功名閒处立,一瓢境界静中收。它年太史无虚美,卓行还能与祖侔。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斋偶书呈通无隐

唐代朱长文

夙志在萧间,获此遁幽迹。
乔林无冬春,苍霭异晨夕。
旁窥疑好峰,俯瞰惊峭壁。
浩然溪山兴,尽在陶潜宅。
杖藜行水边,萍际湛空碧。
良鱼不轻游,弱羽犹自惜。
吟髭不禁霜,晓鉴见早白。
古人已深叹,信是林园客。
遣累假禅锋,陶情任诗格。
寄声招友人,来看亭前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客 其二

宋代释居简

欲快青眸忍白开,故将渊默自藏雷。苕溪今日宁无昼,不见蘋吹好句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李元孟赴湖南漕属

宋代葛立方

君忽湘潭去,斜阳催马衔。
将无冲白发,正坐此青衫。
暑雨驱鱼婢,薰风入鲎帆。
南来衡岳雁,引领望书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柳枝

清代项鸿祚

抱月飘烟一尺腰,掌中娇。晚出闲庭整翠翘,摘红蕉。

珠露穿丝交影细,蜘蛛坠。寻思七夕是今朝,转无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郭道人

宋代戴复古

灭性能安乐,深居绝是非。
英雄行险道,富贵隐危机。
纸被如绵软,藜羹胜肉肥。
苍苔满山径,最喜客来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卞养直见示三绝简圣书

宋代王之道

迟日轻风过雨天,笑声何处送秋千。
清明已逼长安近,寄语先生快着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神子(C72F父以昔年梦诗寄为长短句,因韵叙谢)

宋代曹勋

帝俞赓载下方壶。雨随车。旷时无。尽道南丰,仙骨秀而都。光照丹丘人快睹,金腰褭,玉蟾蜍。
自怜老景病仍臒。芘微躯。驻安舆。暗润赤城,风露喜踟蹰。行矣相门还入相,看惠爱,咏猗欤。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