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唐代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注释
蜀主:指刘备。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野寺:原注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5-580

赏析

  第四首咏怀的是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此诗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3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辛子庄惠梅花之什

宋代韩维

东风雪飞度清淮,淮边野梅撩乱开。想君此时驻征骑,题诗折花思悠哉。

缄封千里到此地,桃杏芳意都未回。岭头奇艳忽照眼,不待驿使传枝来。

清香满把愧佳赠,欲赋岂敢空衔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怀信驿亭晚望题其楹

宋代刘攽

吴樯东风晓来入,楚客齐桡暮去急。行人西,行人东。

逢迎送归景不同,夕日春烟一望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何纯弼之衡山令

明代黄锦

衡岳何嵬嵬,迥出云霄外。盘礴尽南荒,窟宅多灵怪。

上有千岁松,芝苓结其会。服食可轻身,眉寿无有害。

君今擅道术,种花衡山界。案头宾祝融,出入张紫盖。

风清天柱高,云密商霖霈。閒时问农桑,石廪若可丐。

手摩岣嵝碑,目溯桃源派。乍到已惬心,久之神弥泰。

虽则逢迎劳,实少风尘态。他年丹液成,飞舄报政最。

羡尔吏而仙,愧我名为累。题此当骊歌,三杯壮行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二十二 惜梅

明代王夫之

情知无计奈春何,水涘山椒玉一波。密筱藏阴香几瓣,还愁微霰祝暄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 夜渡绕塘江

清代俞士彪

暮潮初退。沙嘴人家灯影细。柔橹声声。不许行人梦得成。

萧然在望。醉眼推篷山色爽。水底鱼龙。夜拥囗珠出海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试弓

宋代刘子翚

结束拟从戎,秋堂试宝弓。
角寒开拒手,弦劲响流空。
巧羽穿杨技,神夸饮羽功。
挽强吾有待,狐兔莫争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洞庭王子正

元代张雨

洞庭山似簇,银阙翠芙蓉。安得沧浪子,同寻缥缈峰。

鱼龙随水落,橘柚待霜浓。未必桃源似,云帆蹑去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黄陵庙

唐代李群玉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容华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
古碑无字草芊芊。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断隔湘川。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