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边行

唐代杜甫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落天边的老人回不了家,黄昏时分向东来到大江边失声痛哭。
陇右和河源的地再也不能种了,吐蕃的骑兵已侵人了巴蜀。
洪水滔天啊大风拔起了树木,前面飞着秃鹜后面飞着鸿鹄。
多少次捎信给故乡洛阳,十年间骨肉亲朋音讯杳无。

注释
杜诗往往以篇首二字为题,此亦一例。
天边老人:诗人自谓。
大江,嘉陵江。声泪俱下曰哭。
陇右:陇右道,唐代十道之一。辖地为今甘肃陇山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指广德元年(763)七月吐蕃入侵,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河源:在青海省境内。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当时杜甫复自梓州来阆州,拟由嘉陵江入长江出峡。此诗为杜甫重到阆州时作。当时吐蕃犯境,陇右失守,被战争波及的民众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年逾五旬的诗人在感慨自己回天乏力之余,亦唯有临江而泣矣。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199-200页

赏析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这两句是抒情式描写,漂泊天涯、饱受艰辛的诗人,面对浩荡的大江,想起过去的种种,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辛酸、悲苦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声泪俱下。天边老人,杜甫自谓。大江,指嘉陵江。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这两句说的是引发诗人临江哭泣的原因,一是有家不能归,一是国家正在遭受外族的入侵,山河破碎。陇右,指陇右道,属于唐代十道之一。包括今天甘肃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及青海东北部的地区。河源,在今天青海省境。763年七月,吐蕃攻占河西、陇右这些地方,十二月陷落松、维、保三州,以及云山、新筑二城。这就是这两句所咏的史事。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3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蜀道难·其二

南北朝萧纲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嘉泰三年皇后册宝十三首 其十三

宋代郊庙朝会歌辞

宝坐既兴,凤舆戒行。奏解严办,归燕邃清。问安寿慈,奉赍宗祊。

弥千万年,内助圣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简无为张真人

宋代王绅

昔在旃蒙岁,曾作清都游。寻幽探秘窟,采真访仙俦。

徜徉南华馆,宿留耆山陬。话语幸相洽,契谊殊已投。

既下陈公榻,又买浔阳舟。别来忽三载,萍迹等浮沤。

圣皇启文运,万国朝冕旒。双凫忽来集,剑影辉斗牛。

握手乌衣巷,骋目白鹭洲。重逢动深慨,情意何绸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画师春山

元代卢琦

人在春山紫翠间,旅途今日忽相看。潮生远浦孤帆小,雨过苍崖古木寒。

笔底云烟长满屋,壶中风物共凭栏。江湖何日重相会,惆怅樽前别更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京师寄姚玉厓

明代陆深

十度书来九不酬,遥传宾馆是苏州。文章合动群公赏,山水真当万户侯。

未见故知能荐马,但闻东道暂依刘。相思又上金台路,满地西风吹暮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凤钩(同前)

宋代晁补之

雪消闲步花畔。试屈指、早春将半。樱桃枝上最先到,却恨小梅芳浅。
忽惊拂水双来燕。暗自忆、故人犹远。一分风雨占春愁,一来又对花肠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东光吕少府之官连帅奏授

唐代窦牟

远爱东光县,平临若木津。一城先见日,百里早惊春。
德礼邀才重,恩辉拜命新。几时裁尺素,沧海有枯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海歌八首 其五

元代贡师泰

四山合处一门开,雪浪掀天不尽来。船过此间都贺喜,明朝便可到南台。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