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371篇诗文滥觞学沧溟,弗至吾弗已。九仞规成功,弗成吾弗止。
方其未至时,傍睨岂知此。及其既成后,岂暇顾傍睨。
或云山既高,我则揆诸理。或云海未深,我则反诸己。
所立固先定,所诣孰能尼。刻瓜大如斗,浅诺复轻唯。
甚者反自画,不则中道弛。傲然曰山海,不了可斋耻。
可斋何人斯,故家振番水。束发读父书,介特固若是。
幼蒙玉堂印,壮授盘洲记。至于自肯时,不见两君子。
黄河可为带,太山可如砺。悠然君子心,无同亦无异。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