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虎牙行(虎牙在荆门之北,江水峻急)

唐代杜甫

秋风欻吸吹南国,天地惨惨无颜色。洞庭扬波江汉回,
虎牙铜柱皆倾侧。巫峡阴岑朔漠气,峰峦窈窕谿谷黑。
杜鹃不来猿狖寒,山鬼幽忧雪霜逼。楚老长嗟忆炎瘴,
三尺角弓两斛力。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
渔阳突骑猎青丘,犬戎锁甲闻丹极。八荒十年防盗贼,
征戍诛求寡妻哭,远客中宵泪沾臆。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3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题思上人妙峰堂

宋代沈与求

上人游四方,云水渺长道。一言契深心,百法从此了。

十年归故山,不踏山前草。经营妙峰堂,想像德云老。

闭关习跏趺,宴坐兀枯槁。混迹虽寰中,寄意已尘表。

深枝姹岩花,雅音喧谷鸟。翠竹伴幽禅,白莲敷众好。

山空有云归,地净无尘扫。回观第一义,湛湛孤月皎。

法门有等差,问讯今谁晓。跃身宝楼阁,此堂终褊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旗峰歌七十一韵为八睡先生七十有一寿凡五百有六字愿以一字为一岁先生得无见少乎

明代张萱

黄旗之峰高插天,孤根直与罗浮连。鸡鸣见日飞云巅,旗峰晓色开寒烟。

东西相望朝群仙,飙轮羽驾纷蹁跹。己未日次析木躔,南极一星光灿然。

华堂绮席陈嘉笾,中有仙人来兜玄。大儿李耳小偓佺,手持玉简河阳篇。

厌离紫极随尘缘,逍遥汗漫南海边。玩弄造化从心年,海屋一筹今已添。

忆昔壬午罗英贤,煌煌桂籍青瑶镌。七十五子争挥鞭,惟君独拥梢云旃。

嗟余爱弟曾随肩,簸扬自愧糠秕前。风尘岐路良屯邅,宝剑欲缺貂裘穿。

世人但市玫与瓀,至宝不入波斯船。君既捧檄怀芳荃,我亦橐笔从花砖。

清如冰壶直如弦,安得拱手乘高佃。索□茅兮以筳篿,白璧易玷瓦易全。

君归抱犊辽东田,我归抱瓮于陵园。我辈岂受时人怜,不须复与天公笺。

盈盈一水清且涟,孤帆短棹时来还。籯中一经获麟编,两家子姓同钻研。

相期携手排冥筌,婆娑二老日盘旋,永矢勿遣乾糇愆。

怜余蒲柳彫常先,顶秃齿豁臂枯偏。君多十岁发初宣,炯炯岩电方瞳悬。

声如洪钟何砰磌,走及奔马尤鲜扁。玉屑霏霏天口骈,纵横綵笔惊四筵。

忘机浪迹混市廛,里足却避富儿膻。乞言问俗车咽咽,有彗不拥衣裳颠。

懒庵主人默照禅,请君且去我欲眠。漆园蝴蝶长翩翩,旦昼不牿气乃专。

矍铄哉翁金石坚,年来我亦腹便便。吁嗟未杜壶丘权,华胥之国无邮传。

高睁两眼行蜎蜎,愿得美酒斗十千。相逢莫问腰中缠,何必西陵陌与阡。

举杯再拜申一言,寿莫寿兮黄旗之峰高插天,愿君与之无崩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镜林泛舟 其二

明代霍与瑕

弄弄钓鱼竿,云是兴周手。望望吴门波,忽见鸱夷首。

嗟嗟声利林,西风振杨柳。所以五湖中,烟波藏皓叟。

至今几千秋,荣名垂不朽。泛舟复泛舟,何处有云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别司马汪公八首 其七

明代胡应麟

嬉游亦何常,高谈蔚霞烂。丝竹罗前庭,新声一何艳。

娥娥红粉妆,妖姬列如粲。登彼幔亭峰,酣饮日方晏。

诘朝泛浮槎,遥遥上河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建宁县公馆夜坐

明代杭济

鸺鹠半夜鸣屋角,狐狸四野方纵横。我怀耿耿不得寐,孤灯起坐天未明。

凄凄霜月白满地,隔墙闻有啼号声。提兵千里欲战伐,区区市井皆疲氓。

公然饱食入山去,心忡气激何时平。床头抚视有长剑,开函星斗光晶荧。

安得猛士与戮力,为挽天河洗甲兵。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鹿门遗隐 其二

明代顾清

江海收身五十馀,青山不改旧园庐。人来欲问遗留计,孙子躬耕又读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僧惠堂卷 其一

明代庄昶

此公元自一仁来,根向三才肯别栽。散得人间真种子,乾坤花满万灵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杨山人诗

宋代文同

秋高群山空,众籁吐天窍。
霜飚击林野,岩壑起哀嘂。
萧萧寒月下,合若万鬼啸。
疑是太古魂,{左口右幽}{左口右幽}此中吊。
山人住中巘,侧耳得清峭。
谱之入文字,满卷冷雪照。
其声太凄楚,劲涩皆古调。
俗尚正淫靡,惑者自夸耀。
山人持之归,无乃取众谯。
会有知此音,相逢当一笑。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