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怀诗二章(奉使中原署馆壁)

五代韩熙载

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游,举目无相识。
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
未到故乡时,将为故乡好。及至亲得归,争如身不到。
目前相识无一人,出入空伤我怀抱。风雨萧萧旅馆秋,
归来窗下和衣倒。梦中忽到江南路,寻得花边旧居处。
桃脸蛾眉笑出门,争向前头拥将去。
韩熙载

韩熙载

  韩熙载(902年—970年8月31日),字叔言,其先为南阳(今属河南)人,后家于齐,遂为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文学家。后唐同光四年(926年)进士及第。开宝三年(970年)卒,年六十九,赠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韩熙载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为文长于碑碣,颇有文名,当时求其为文章碑表者甚多。其所作制诰典雅,人称“有元和之风”,与徐铉并称“韩徐”。江左称其为“韩夫子”,时人谓之为“神仙中人”。其所撰诗文颇多。有《韩熙载集》5卷、《格言》5卷等,今皆佚。《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收诗1首。

► 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石答竹

唐代卢仝

石报孤竹君,此客甚高调。共我相共痴,不怕主人天下笑。
我非蛱蝶儿,我非桃李枝。不要儿女扑,不要春风吹。
苔藓印我面,雨露皴我皮。此故不嫌我,突兀蒙相知。
此客即西归,我心徒依依。我欲随客去,累重不解飞。
知弟虚心亦待客,此客何以共报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予与翁应吕同至赣州府是日各从本道予往雩都翁赴惠州作诗送之时十一月十有七日也

明代董纪

客乡送客不胜愁,君尚驱驰我暂休。好趁梅花登庾岭,直骑官马到罗浮。

盘游骨董还中吃,橄榄槟榔莫外求。荒服近闻炎瘴息,公馀饱饭亦何忧。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 其四

明代张宁

漏石倚空苍,弱草飏残碧。眷彼飞来双,栩栩飘复集。

鸿鹄志万里,松柏挺千尺。洪纤各有定,非分焉所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同贺伯闇集苏叔大听谢孙两孺子歌曲作是夕贺遂以获隽归

明代胡应麟

曲巷浓春到竹扉,羊求相过并忘机。尊前月似罗浮出,座上云偏碣石飞。

花院管弦流翠幄,棘垣灯火动朱衣。慈恩百尺青霄外,姓氏晨看彻帝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从军五更转 其四

明代于谦

四更城上望,满野是新霜。衣薄弓刀冷,那能不忆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圆石六题 其六 招仙亭

宋代黄裳

仙人岂可招,固有招仙道。钦信勿自欺,仁恕满中抱。

何惭紫芝翁,惠然及予坐。众行示要路,群实指虚果。

脱落形数中,行在从所好。踌躇即有碍,清樽急须倒。

天风欻尔动,相忘一何果。几日当复来,斜阳满芳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苏小小像

元代张昱

湖上行云逐步移,手携团扇欲何之?鬓边莫笑闲花草,也是当时第一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洪月樵秀才 其四

清代林朝崧

待我金丹熟九还,与君鹤驭上清攀。扶桑笑倚犹东海,丛桂勾留暂小山。

两袖烟霞非俗物,数家鸡犬隔尘寰。相逢只作游仙语,不许重陈世网艰。

韩熙载

韩熙载

  韩熙载(902年—970年8月31日),字叔言,其先为南阳(今属河南)人,后家于齐,遂为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文学家。后唐同光四年(926年)进士及第。开宝三年(970年)卒,年六十九,赠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韩熙载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为文长于碑碣,颇有文名,当时求其为文章碑表者甚多。其所作制诰典雅,人称“有元和之风”,与徐铉并称“韩徐”。江左称其为“韩夫子”,时人谓之为“神仙中人”。其所撰诗文颇多。有《韩熙载集》5卷、《格言》5卷等,今皆佚。《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收诗1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