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将发石头上烽火楼诗

南北朝谢朓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
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
归飞无羽翼,其如别离何。
山水 自然 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留恋京城,还在京城徘徊,脚步因重迭的山停止不前。
登上石头山高处看皇宫,感到皇宫很近,眺望远方风起云涌。
荆、吴远方都被高山挡住视线,江河湖海都波涛汹涌。
空中飞回又恨身无羽翼,象这样的别离之情怎么受得了。

注释
将发:即将出发。
石头:山名,在今南京市西长江边。
烽火楼:利用烟和光来报警而建造的高楼。
踟蹰(chí chú):住足不进的样子。
躧(xǐ):鞋,这里作踏解。
曾阿:同“层阿”,重迭的山。
墀阙(chíquè):是指

创作背景

  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八月,任随郡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明年,谢眺跟随王去荆州上任。临走时登上京都建康西首的石头山上的烽火楼,因感而发,写成此诗。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主编.谢脁江淹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10:52

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吟后顿觉一种惆怅忧伤的气氛透入心扉,眼前仿佛看到这样一位青年,他满面愁容,步履迟疑地走出京城,向着江边的山上一步一步地往上踏行。他之所以“徘徊”,“踯躅”,是因为他对“京邑”“恋”念极了。“恋京邑”为一篇中要领。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皇宫在京邑中,是诗人日常出没之处。建康为东吴、东晋古都,古迹胜景不胜枚举。诗人登上烽火楼,既没有放眼江天山野,一抒久处“墀阙”之怀,也没有凭吊陈迹,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首先回首俯视“墀阙”。他平素身处墀阙,似乎对墀阙看犹未足,而来登此烽火楼作一饱览。按理说,他此日登楼所望“墀阙”,比他平日所见应是远了。但诗人在此却说是“近”了。这乍想似乎违于理,但深思后

  
谢朓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30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凯乐歌辞三首 其一 述帝德

隋代牛弘等奉诏作

于穆我后,睿哲钦明。膺天之命,载育群生。开元创历,迈德垂声。

朝宗万寓,祗事百灵。焕乎皇道,昭哉帝则。惠政滂流,仁风四塞。

淮海未宾,江湖背德。运筹必胜,濯征斯克。八荒雾卷,四表云褰。

雄图盛略,迈后光前。寰区已泰,福祚方延。长歌凯乐,天子万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集古 感征夫家

金朝李俊民

臂上彫弓百战勋,居延城外又移军。

不知万里沙场苦,犹自笙歌彻晓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凯歌六首

唐代岑参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思乡岭

唐代王圭

晓入燕山雪满旌,归心常与雁南征。如何万里沙尘外,更在思乡岭上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答封仲坚

宋代段克己

念昔始读书,志本期王佐。时哉不我与,触事多坎坷。

归来濯尘缨,羸装聊解驮。午芹多奇峰,流水出其左。

誓求十亩田,于此养慵惰。种椒盈百区,栽竹仅万个。

自谓得所依,心口默相贺。经营久未成,韫椟乏奇货。

低徊不能去,借宅便高卧。始构茆三閒,榱桷久摧挫。

暑雨畏霖潦,霜风苦掀簸。岂无富贵人,粟布救寒饿。

耻随肥马尘,拥鼻不敢唾。淹延岁月深,十手指庸愞。

尘埋剑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山池

唐代梁藻

翡翠戏翻荷叶雨,鹭鸶飞破竹林烟。
时沽村酒临轩酌,拟摘新茶靠石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病中得何叔子龙友书问却寄四首 其二

明代欧必元

高馆华灯夜夜过,竹阴萝月醉颜酡。飞扬竟付尊前发,涕泪翻从别后多。

莫笑酒狂辞入社,虚教谈辨有悬河。只今把剑无聊赖,安得同君和铗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太白山人仙游吴越稔矣日者卜居吴兴而婚施氏妻妹予闻之辄诗嘲焉二首 其一

明代李梦阳

范子无端出五湖,西施并载有耶无。诗人只合莺莺伴,施家今是大姨夫。

谢朓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