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井冈山

近现代毛泽东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写景 追忆 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井冈山万木直入青云,山深绵邈,逶迤千百里,山势如飞,奇峭逼人。我旧地重游见到了什么,多了一些楼台亭阁。在五井碑前,在黄洋界上,汽车飞驰盘旋。如画江山,有人说这里古代曾经是海。
三十八年恰似弹指一挥间,人间已经变了模样,如天翻地覆。犹记得当时战火纷飞,九死一生仿似就在昨天。独有一腔豪情,天边明月高悬,气势如风雷磅礴。雄鸡一声高唱,一切妖魔鬼怪全都烟消云落。

注释
参天:高接云天。
奇岳:雄奇的大山。
故地:旧游之地;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五井碑:井冈山上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

赏析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起首落笔写景,颇有气势,于井冈山万千景物中以大视野直选“参天万木”,一则5月底的井冈山景色宜人,高入云霄之木蓊蓊郁郁,年深岁久,山深绵邈,逶迤千百里,二则借参天大树起兴,“俱怀逸兴壮思飞”,“飞”上了这“南天奇岳”井冈山。一“飞”字使得原本平实无奇的开头染上一抹灵动之色,南方山系原本清秀婉润,而山势如飞,则又奇峭逼人。联系下文中“车子飞如跃”,则又可说是白描心情之畅快,当年老杜是乘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而如今毛泽东则是乘汽车“即从茅坪抵茨坪”,身未到,心已远,心情的愉快从一“飞”字就初露端倪。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该句一问一答,以白描出之

  

创作背景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九月般《毛泽东诗词选》。1965年5月22日至29日,毛主席在巡视大江南北时重上了井冈山。他抚今追昔,写下这首《念奴娇·井冈山》。   

参考资料:

1、 吴廷贯.毛泽东诗词助读:延边大学出版社,1998:147-153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季野见和次韵二首 其一

宋代程俱

谈迁太史令,赵卫浙西守。妙龄中青钱,大笔笑玄酒。

一麾分隼旟,七载去螭首。行看贾生还,固异颜驷丑。

何许从宸游,金鞍系宫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惟英之淮安

元代萨都剌

江南木落天欲霜,故人别我之淮乡。野人一月病在床,不能送子河之傍。

殷勤拂子衣上黄,呼子醉酒三百觞。岁寒归计不可忘,吴门白发遥相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林方伯世调叶学谕茂才乡进士世增洎堂兄文厚夜泛分得鸟惊二韵时乙丑岁十一月十三日

明代陈烓

雪晴天始寒,午夜孤蟾皎。眷彼座上人,夐轶风尘表。

笑谈宇宙宽,傲睨江湖小。林影逗空明,波光穷浩渺。

行乐贵及时,百年同过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挽陈子贤

明代王恭

清猿血滴泉中夜,山灵怨死薜萝罅。辛夷吹烟香径斜,鬼灯明灭寒泉泻。

玉楼帝遣迎仙魄,剑挂残星冷枝碧。落月衣寒地下秋,海天梦断桐花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中与陆长庚

明代宗臣

秋日事行游,游此清江湄。俯视青鸟翻,仰见白日驰。

人生寄一世,风尘岂足羁。贫贱安其常,富贵令身危。

浮云起西北,帝乡不可期。甘此茂陵渴,愧彼首阳饥。

商山有同调,行行歌紫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剪梅 其一 壬子元夕前,高峣海庄,与王云岩、丘鸿夫、张子中、李继培小饮

明代杨慎

淼淼春波碧海边。淹留佳客夜开筵。未临元夕灯先试,虽是贫家月也圆。

歌宛转,舞蹁跹。劝郎行乐驻华年。白头未定西归计,愁听箜篌蜀国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望庐山

清代高炳

庐山出青天,众山揖平地。风吹香炉烟,散作九江翠。

我行到江口,遥指山外湖。江水忽如线,青天半日无。

飞帆掣流流不极,千里犹将见山色。此中宜有谪仙人,欲往从之不可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门道中遇雨,舆中闷卧口占

清代林占梅

危途泥滑滑,仆马欲消魂。雾重埋山市,涛狂撼石门。

溪桥经雨断,岭树受风喧。彷佛闻鸡犬,欣然已近村。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