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已落芙蓉并叶凋

近现代王国维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日斜孤馆易魂消。
坐觉清秋归荡荡,眼看白日去昭昭。人间争度渐长宵。
秋天 伤怀 悲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池中的荷花和荷叶已经凋敝了。有些枯黄的艾蒿从墙头冒了出来。夕阳照在孤寂的客舍上,更让人感到寂寞无奈。
坐看秋日的天空感觉一切正在消失当中。白天将会过去,继而是无尽的黑夜。又怎么能渡过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

注释
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②芙蓉:荷花的别名。
③萧艾:艾蒿,臭草。
④孤馆:孤寂的客舍。
⑤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⑥白日去昭昭:白日指太阳,阳光。昭昭指明亮。
⑦争度: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1908年秋,北京。王国维在这年正月续娶潘丽正为妻。三月,王国维携妻北上,潘氏操持家政,王国维有心治学。   

参考资料:

1、 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22.

赏析

  首悲秋的词,其中渗透着一种悲哀绝望的情绪。

  “已落芙蓉并叶凋,半枯萧艾过墙高”是描写秋天萧瑟的景象,“日斜孤馆易魂销”是写个人的情绪。这是古人写悲秋题材时常用的套路。古人悲秋作品中的秋景是用来起兴的,因此一般都是写眼前实景。而“芙蓉”和“萧艾”两个词出于《离骚》,它们本身又是有象征意义的。所以,“已落芙蓉”两句虽看起来是“写境”,其实也有可能是“造境”。这种景象,也许确实是当时眼前所见的景象,但“萧艾”与“芙蓉”对举,再加上“半枯”和“过墙高”的形容,实在颇有些调侃的味道。似写实景而又暗含有寓托的深意,似含深意而实际上又是现实的写景,这正是王国维所擅长的本领。

  但到了下阕,作者就开始

  
王国维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1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田若虚游龙门宝应用天随子体赋诗因次其韵二首 其一

金朝魏抟霄

少室右臂禹所断,开排清伊来高寒。土肉养石自古秀,山腰流泉无时乾。

佛髻滴滴染湿翠,松风飕飕鸣惊湍。白傅巳矣不可见,予谁从之投归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踏莎行

元代刘秉忠

白日无停,青山有暮。功名两字将人误。褊怀先著酒浇开,放心又被书收住。

一味闲情,十分幽趣。梦哦芳草池塘句。东风吹彻满城花,无人曾见春来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梁口观灯词 其四

明代李之世

江边冷落无灯火,一色桃花向月然。笑杀街头空剪綵,胭脂买断未还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 咏莲

明代张邦奇

芙蓉开遍芳塘,薰风倍觉湖天好。爱花心性,北窗簟滑,起来偏早。

王母瑶池,麻姑琼海,更谁窈窕。枉惹他游女,暗增羞妒,频低首,临波照。

一段氤氲芳气,画阑前、紫云萦抱。忽思泰华峰头,玉井搴来寒峭。

欲去无因,步虚声里,梦云空绕。看层霄、鹤起凌风,何日尽收烦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方山子歌 其四 答歌

明代李梦阳

食君琅玕,佩君玉环。春蒲再芽,北舟我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舟过青溪县遇涨泊大王滩上

清代谢元淮

峰影压船重,鼓棹发青溪。水浊知江涨,波涌散凫鹥。

山中夜雨足,高浪与山齐。浮舟入天汉,斗觉前峰低。

横流竞东注,倒泻何时西。平生惯江海,见此重惨凄。

空有舟楫在,滔滔归路迷。仰愧飞鸟翔,俯愁断猿啼。

悬崖阻僰岸,万仞何由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坡羹

宋代释德洪

分外浓甘黄竹笋,自然微苦紫藤心。东坡铛内相容摄,乞与馋禅掉舌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丁道士游浙

宋代王义山

毕竟前身是令威,昂藏鹤样更能诗。
此行游遍江湖了,来访逋仙又一奇。
王国维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