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昨夜新看北固山

近现代王国维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金焦在眼苦难攀。
猛雨自随汀雁落,湿云常与暮鸦寒。人天相对作愁颜。
写景 写江 抒情 愁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才游览了壮丽的北固山,今朝又登上了去扬州的客船。最遗憾的是,金山、焦山入望不远也无法攀登。
一阵暴雨随着沙汀上的雁行降落,浓湿的云层下暮鸦归飞,更觉荒寒。人和天,无言相对,彼此都充满着愁绪。

注释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江滨。北临长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因名北固。有甘露寺、清晖亭、凌云亭等古迹。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罗振玉为学部参事。王国维遂追随罗振玉入北京。当时王国维由苏州取道镇江、扬州,经运河北上。一路上所见的无非是猛雨湿云,暮鸦汀雁,这些触发了王国维的愁绪,写下该词。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6

赏析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金焦在眼苦难攀”,三句接连写出了四个地名,而且都是旅游胜地,初看给人一种游玩山水的感觉,细看却并非如此。首先到了京口北固山却只能“看山”而不能登山,这是一层遗憾。其次,纵然看山未能在白天而是晚上,这又是一种遗憾。而离开镇江的时候,有名的金山和焦山就近在眼前,却无缘享受登山之乐,这是第三层遗憾。这三句,完全是叙事的“赋”笔却又非单纯叙事。

  “猛雨自随汀雁落,湿云常与暮鸦寒”,是在船中所闻所见。这两句看似单纯写景,其实是情景交融,浸透了作者的主观感受。因为雁与鸦都是大自然中的生命,都有求生的需求,看着它们遭受大自然风雨的打击。就使作者联想到人在谋生的奔波劳苦所受的打击。

  
王国维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1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饮酒 十四

魏晋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呈陈兵侍高吾杨太仆闻山二年丈兼自述三首 其一

明代顾璘

东山归卧久,何日理安车。待月桥临沼,吟风竹满墟。

道高公望属,心远俗尘袪。白首枢衡地,经纶力有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史殿省典封州

宋代林逋

马援疏蛮邑,铜标何可穷。人烟时亦有,海色自如空。

髭发梅分白,旌旗瘴减红。惟应莳药罢,都在酒醪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放言五首

宋代刘克庄

丹剂乾铅汞,红尘扫秕糠。
只消一只鹤,安用万头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方山有求转语之作并用韵二章

宋代杜范

观物非外索,具眼以心会。
微阳花病槁,宁供等闲醉。
我尝课前作,无言乃为最。
譬彼清庙瑟,一唱弦越外。
万卉染春色,生意岂不沛。
何物漏天机,一点映寒桧。
我欲屋溪曲,种竹十数辈。
疎影浸清浅,作此苦淡嗜。
方山於此花,论交亦久矣。
憔悴对冰雪,中有盖世气。
向来多朋从,痛饮忘夜寐。
旧事俱已非,尚善诗押至。
俯就相唱酬,殆为后来计。
一花未足多,夫子亦何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汉铙歌十八首 其三 思悲翁

明代胡应麟

思悲翁,气结不能言。儿长翁为娶妇,思得奉晨昏,白头以团栾。

妇恶如豺狼,入门作灾患。牝翼鸣前庭,举室怆以烦。

知交各各缩舌,亲戚断往还。我有壶浆,翁饥不得餐。

我有裳衣,翁体不得完。思悲翁,气结不能言。我欲诉上帝,天门九重入以难。

我欲诉司命,司命徘徊以盘桓。念欲以高飞,无羽翰以负翁去。

体毛何摧残,不若城上乌反哺。翁残年,思悲翁,气结不能言。

安得天雨雹,霹雳震长夏。雷霆半空下,永永戒来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中游翠微山

明代薛蕙

亭午翠微山半路,下看山底翠云生。客来准拟山中宿,雨至何妨洞里行。

隔竹泉声初淅沥,傍岩花树转分明。题诗携酒两殊绝,翻怪风烟报晚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神子(建安悬戏赵德庄)

宋代韩元吉

十年此地看花时。醉题诗。夜弹棋。湖海相逢,曾共惜芳菲。前度刘郎今度客,嗟老矣,鬓成丝。
江梅吹尽柳桥西。雪纷飞。画船移。满眼青山,依旧带寒溪。往事如云无处问,云外月,也应知。
王国维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