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精卫·万事有不平

清代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万事没有绝对的公平,你何必自寻无来由的烦恼?
若只凭你这寸长的身躯,衔着木头填海要填到何时。
我也愿意填平这东海,即便身体沉入海中心也拒不悔改。
但是只要大海没有被填平,我填海之心将永不泯灭。
呜呼!你看不到,
西山之上的飞禽虽衔木者众多,但都在自己忙着筑自己的巢歇息!

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所记载的一种鸟。相传是炎帝的少女,由于在东海中溺水而死,所以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常常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
尔:指精卫。终古:永远。
鹊、燕:比喻无远见

赏析

  精卫衔木石以填东海的故事,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经常呤咏的内容。这则故事之所以成为一个熟典,就在于精卫鸟的形象代表了人间的一种可贵而又可悲的精神。将精卫和愚公作一个比较的话,二者事有相类之处,但它们所体现的精神特质却是迥然不同。精卫体小,所衔木微,而东海无涯,无有平期。然而“我心无终时”,填海的精神令人悲怆,令人崇敬。这种精神,对于作者这样在亡国之后永葆节操的民族志士来说,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此诗中诗人把自己比喻为精卫鸟,决心以精卫鸟填海的精神,实现自己抗清复明和编写巨著的大业。充分表达了他坚持气节,不向清王朝屈服的决心。同时,在此诗中诗人也渗透了区区一人的身单势孤,当然,也有对那些为了一己利益“

  

创作背景

  此诗是顾炎武在三十六岁时,根据《山海经》关于精卫鸟的故事写成的。那时,反清复明的力量只剩下东南海隅和西南边陲微弱地持着,作者的很多好友也已在斗争中牺牲了。面对这一不利形势,诗人以精卫自喻,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 刘义钦,史言喜,梁文娟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 下[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02.第487页
顾炎武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游诗

魏晋张骏

勾芒御春正,衡纪运玉琼。明庶起祥春,和气翕来征。

庆云荫八极,甘寸润四坰。昊天降灵泽,朝日耀华精。

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荣。鸠鹊与鹂黄,间关相和鸣。

菉萍覆灵沼,香花扬芳馨。春游诚可乐,感此曰日倾。

休否有终极,落叶思本茎。临川悲游者,节变动中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

唐代高骈

席箕风起雁声秋,陇水边沙满目愁。
三会五更欲吹尽,不知凡白几人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赏梅呈仲元

宋代杨杰

十年不见锦川梅,今日清香入酒杯。太守为施红步障,郡园惊怪寿阳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自悼

明代张天赋

落落浮生恨不晨,浪看风景几番新。日边红杏皆增色,江上芙蓉未识春。

季子惭无田负郭,范丹甘受甑飞尘。白头老吏浏阳马,鞭向当年汉辙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绝命词

明代瞿式耜

从容待死与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张。三百年来恩泽久,头丝犹带满天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口驿

清代孙蕙

危峡束急湍,怪状拥滩路。划然敞一门,石齿一一吐。

舂声响奔崖,人语出深树。竹屋高连云,户户层巅露。

午峰接檐前,炊烟杂山雾。居者如穴鼠,出若翻孤鹜。

作息烽火馀,星散屯野戍。邮传今复增,力役连朝暮。

虽称阛阓民,无地谋生聚。岸侧见樵苏,十九无完裤。

潜语问士居,苦役兼苦赋。海上未厌兵,天远谁可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闻角 其一

清代林朝崧

孤城背岭数声和,吹落英雄老泪多。夜半起来频抚髀,一痕月冷旧山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江南四首 其一

清代华长发

春日好,桃坞丽人行。碧玉钗横围步障,缕金裙绣走霞城。

忙杀柳中莺。

顾炎武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