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渡黄河

清代宋琬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黄河 感悟 人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常听说银河倒泻,这事真假难辨,如今见到的黄河,瞬间就能浊浪掀天。
人世间的风波比这更加险恶,可人们反说,险途只在这黄河中间。

注释
倒泻银河:银河里的水倾倒下来。
须臾:一下子。
翻说:反而说。

参考资料:

1、 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1461

创作背景

  宋琬曾于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因为族人诬告他与起义军首领于七有联系,被满门抄系,槛车押赴北京。三年后才出狱,又放废了八年。在这期间,他对于人情的反复,世途的险恶,有深刻的体会。此诗即写于宋琬释归之后,他晚年遭到人生大挫折,故亦借渡黄河而慷慨悲歌。  

参考资料:

1、 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1461
2、 王英志选注.元明清诗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05月:258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将黄河的浊浪排天,以天上盼银河倒泻陪衬,极力描写它的险恶;后两句说人情的险恶更有甚于黄河浊浪,所以不应说黄河是畏途。这首诗运用反衬的手法极写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十分深刻,含感时伤世之情,发穷愁孤愤之音,诗格老成,笔力劲健。

  前两句说人们一旦来到那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黄河岸边时,就不免被它那“倒泻银河”的神秘传说吓住。对这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人,诗人是非常蔑视的。自然,横渡黄河是有一定危险的,但也只不过是承受“须臾”的“掀天浊浪”而已。在永恒的时间和空同里,人的生命也正如激流险峰中的一叶小舟:当生活的巨浪铺天盖地砸下来时,没人能够事先预见,也没人能知道这灾难会延续到何时。宋琬曾是位少有方名的诗

  
宋琬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2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

唐代岑参

令德当时重,高门举世推。从夫荣已绝,封邑宠难追。
陌上人皆惜,花间鸟亦悲。仙郎看陇月,犹忆画眉时。
遽闻伤别剑,忽复叹藏舟。灯冷泉中夜,衣寒地下秋。
青松吊客泪,丹旐路人愁。徒有清河在,空悲逝水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陈正已

宋代曾极

十载忧近发半华,东山有意净胡沙。
公车战策三千牍,腹笥兵书五十家。
好佩青萍光夺月,莫惊赤羽气成霞。
嗟予本亦轻生者,欲渡黄海掷马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中与诸公会饮市楼

元代王恽

每恨人生会合难,兴来一醉尽君欢。雨沾翠佩帘花细,酒凸金杯饮兴宽。

《胡旋》舞低翻翠袖,串珠喉稳怯春寒。朝来酒醒蓬窗下,依旧春风苜蓿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出塞曲十六首 其八

明代胡应麟

骏马雕弧铁裲裆,何人不羡独孤郎。横戈夜度燉煌戍,直取凉州献未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酌别友生

清代李英

新丰市上少年场,握别垆头忆故乡。莫谓李生贫彻骨,赠君惟有剑如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恭邸移居大连诗后

清代郑孝胥

皇纲昔解纽,举朝噤无言。二王义不从,仓促东南奔。

十年极穷困,赍志嗟独存。胶湾不可居,辽海聊栖屯。

滔天乱未艾,孰能正乾坤?此来傥天意,抱道非难援。

孤忠生众感,气类自相敦。一朝事机发,群盗何足论。

狂生如夸父,追日愁黄昏。愿王慎观变,延伫依天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志宏复示秋意五篇次韵和之 其五

宋代李纲

秋兴殊未极,秋溪可杭苇。顺流欲东行,一观沧溟水。

洗我万古愁,胸中莹无滓。又欲归梁溪,候门有稚子。

携幼酒盈樽,泛此东篱蕊。躬耕复著书,茗饮追甫里。

听子场屋声,入我山林耳。文字惊世人,一日传万纸。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野望

宋代张纲

秋云来不断,野色浩无穷。兴逸烦襟外,诗成醉眼中。

怀乡看宿鸟,转物悟飞蓬。何日江南去,新鲈鲙箸红。

宋琬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